|
逍遥理路达三清,非是寻常取次名,此语不宗凡见识,笼罗大象显昭明。 傍通照料周遮远,异境凡从智慧生。 方丈室中谁口默,真心传受一般平。 |
| 这首诗是赞美一种超脱、逍遥的境界,表达了一种追求真理、智慧和超越世俗的决心。 首句“逍遥理路达三清,非是寻常取次名”,表达了追求逍遥的理路可以直达至高无上的三清境地,这不是寻常人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名声。这里的“逍遥”可以理解为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而“理路”则可以理解为追求真理、智慧的道路。 “此语不宗凡见识,笼罗大象显昭明”,表达了这种逍遥的境界不是寻常的见识所能理解的,而是需要把握住大象、显明真相,才能昭示光明。这里的“大象”可以理解为宇宙的真理、智慧,需要用心去感知、去把握。 “傍通照料周遮远,异境凡从智慧生”,表达了这种逍遥的境界需要通达、照顾到方方面面,超越世俗的界限,从智慧中领悟到不同的境界。 最后两句“方丈室中谁口默,真心传受一般平”,表达了在这个超越世俗的境界中,无论是谁都能够获得同样的真理和智慧,无需口舌之争。这里的“方丈室”可以理解为追求真理、智慧的场所,“口默”可以理解为超越言辞、超越分别心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追求真理、智慧和超越世俗的决心,赞美了一种超脱、逍遥的境界,充满了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和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