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宁乡令张沆》

长沙过洞庭,水泊风摇矴。
青山接夷蛮,白昼鸣鴞鸋。
竹存帝女啼,夔学林雍鑋。
不嫌卑湿往,教令民须听。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长沙过洞庭,水泊风摇矴。青山接夷蛮,白昼鸣鴞鸋。竹存帝女啼,夔学林雍鑋。不嫌卑湿往,教令民须听》。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绘洞庭湖畔风摇竹声、青山接夷蛮、白昼鸮鸣等自然风光的诗。 首联“水泊风摇矴。青山接夷蛮”,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畔的风光。风摇矴,描绘了湖面波光粼粼、风起浪涌的景象,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青山接夷蛮,则描绘了远处的青山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山峦相接的景象,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颔联“白昼鸣鴞鸋。竹存帝女啼”,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畔的白昼景象。白昼鸮鸣,描绘了白天鸮鸟鸣叫的情景,增添了诗的幽深和神秘感。竹存帝女啼,则描绘了竹林中传来的帝女啼哭声,给人一种凄婉的感觉。 颈联“夔学林雍鑋。不嫌卑湿往”,诗人笔锋一转,引入了历史故事。夔学林雍鑋,讲述了一个人向林雍鑋学习乐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学习、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不嫌卑湿往,表达了诗人不嫌弃环境恶劣,愿意前往洞庭湖畔居住的意思。 尾联“教令民须听”,诗人以一种劝诫的口吻告诫当地百姓要听从政府的安排,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洞庭湖畔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描绘风摇竹声、青山接夷蛮、白昼鸮鸣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上一首
《丹水》
下一首
《高闲》
相关诗词
  • 1
    [宋]
    笑问鸥盟,所不同心,有如大江。
    念渊明漫仕,虽轻斗粟,弦歌有得,难慕柴桑。
    相业流芳,元枢新躅,拈作先生一瓣香。
    长生酒,仗西风桂子,吹到河阳。
    湘江。
    笑绾铜章。
    便好筑绵州六一堂。
    看千年辽鹤,重归故,一船明月,又上潇湘。
    橐紫翻荷,官黄书诏,不待阴成蔽芾棠。
    中书考,更侯封酂国,汤沐宁乡。
  • 2
    [唐]
    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
    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 3
    [宋]
    山禽调舌待舂哢,江雨收声开晓晴。
    偶遇故人同杖履,梅花树下一诗成。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