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声入高梧,暝色上疏竹。 南山拢青螺,过已净如沐。 悠然孤飞云,窈窕转休麓。 自疑归去晚,意欲窗下宿。 道人等虚空,去来断追农。 云来不吾拒,云去不吾速。 相从一息顷,便觉静缘熟。 何以照我心,老蟾挂枯木。 |
| 这首诗《秋声入高梧,暝色上疏竹》是一首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首联“秋声入高梧,暝色上疏竹”,诗人以秋天的声音和梧桐树上的叶子落下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接着,夜色降临,诗人又描绘了疏竹在夜色中的影子,给人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安详感。 颔联“南山拢青螺,过已净如沐”,诗人用青色的山峰比喻成青螺,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同时,山峰的洁净也象征着秋天的清爽和明朗。 颈联“悠然孤飞云,窈窕转休麓”,诗人用云朵的悠然自得和山谷的深邃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一联充满了诗意的想象,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诗的尾联“自疑归去晚,意欲窗下宿”,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间的感受,似乎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自己还没有充分享受秋天的美好,就又要告别它。这种感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视。 整首诗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通过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通过与自然对话,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成熟。 此外,这首诗还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哲学,即自然的变化是永恒的,而人的情感也是永恒的。人与自然可以相互理解、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种哲学思想在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最后,“老蟾挂枯木”,以明亮的月亮挂在枯树上这一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明亮和澄清,同时也象征着秋天的明亮和深远。这一句作为全诗的结尾,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