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嵇康性弥嬾,曾不废养生。 子姑当妙年,何乃劳其精。 老聃有至论,身孰亲於名。 诗本道情性,不须大厥声。 方闻理平淡,昏晓在渊明。 寝欲来於梦,食欲来於羹。 渊明傥有灵,为子气不平。 其人实傲佚,不喜子缠萦。 吾今敢告子,幸愿少适情。 时能与子饮,莫惜倒缾罂。 |
| 这首诗是一首对嵇康、陶渊明的赞美诗,表达了对他们自然、率真个性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诗中描绘了嵇康的懒散性格,但他却懂得养生之道。而陶渊明则被描绘为一个有深度的思想家,他更注重内在的修养而非外在的名声。这两位人物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与诗人的情感性相契合。 诗人通过引用老子的言论,强调了身与名孰亲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了诗的本质在于表达情感,无需大肆宣扬。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本质的理解,即诗歌应该反映人的情感和本性,而不是追求声势和浮华。 诗人对陶渊明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想象如果陶渊明还在世,一定会为嵇康的懒散性格感到不平。这表达了诗人对嵇康的个性特点的欣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最后,诗人鼓励人们应该适情适性,享受生活。他表示愿意与读者一起饮酒,不吝惜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验。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热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热情的赞美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率真个性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它鼓励人们追求真实的自我,享受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热情和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