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得余干李尉书绿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余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的诗,通过对“余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首句“余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就引人入胜,诗人以琵琶为引子,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余水与越之鄙相对而立,仿佛琵琶的琴弦,引人遐想。诗人用“筑基相对琵琶尾”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地理特征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描绘之妙。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人以琵琶声为引子,引出日日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的景象。这些景象既体现了秋天的萧瑟,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情感悟。 “南斗戛湖波不起”这句诗描绘了南斗湖的景象,诗人用“戛湖波不起”来形容湖面平静,波澜不惊,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之美。 “长刀剡锋碧耳耳”这句诗则展现了一种雄壮之美。诗人以长刀、剡锋比喻筑基的锐利,碧耳耳则象征着土地肥沃。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也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这两句诗描绘了传说中的姱娥出没的景象。诗人以寒溪、青铜、莹磨等意象,展现了姱娥的神秘和美丽。这些意象既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喜悦之情。诗人以吴客、幅蒲、满纸如蚕书等意象,表达了对人文环境的赞美和欣赏。这些意象既体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也展现了诗人对人文环境的热爱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的佳作。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情感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人文环境的热爱和尊重。
相关诗词
  • 1
    [唐]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
  • 2
    [唐]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 3
    [宋]
    三月余干花草春,天遥莫问谪仙坟。
    长箫不要吹哀吹,愁杀江东日暮云。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