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阿几》

小儿名阿几,眉目颇疏明。
日来书案傍,学我读书声。
男儿事业多,何必学读书。
自古奇男子,往往羞为儒。
阿几笑谓爷,薄云无密雨。
看爷饥寒姿,儿岂合贵富。
翁家破箧中,惟有书与史。
教儿不读书,更欲作何事。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小儿阿几的深情描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孩子、培养未来男儿的深深思考。 首先,诗中通过对小儿阿几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眉目疏朗、聪明伶俐的小儿形象。他日日在书案旁学习,模仿着诗人的读书声,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好学,也暗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男儿的事业是否一定要读书?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用了古代的例子,指出并非所有男儿都必须读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诗人否定读书的重要性,而是提醒人们思考教育的多元性。 然后,诗人转向了阿几,以一种亲切的口吻与他对话。他告诉阿几,虽然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破旧的箱子里只有书和历史,这表明家庭的教育背景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不能读书,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阿几应该放弃学习,而是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小儿阿几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教育的深深思考。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读书,更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兴趣和才能。同时,它也鼓励我们不要因为家庭背景或经济条件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应该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关诗词
  • 1
    [宋]
    徙倚阑干送落晖,年华冉冉恨依依。
    护雏燕子常更出,著雨杨花又嬾飞。
    已为读书悲眼力,还因揽带叹腰围。
    亲朋半作荒郊冢,欲话初心泪满衣。
  • 2
    [宋]
    三日连绵雪,丰年预可占。
    阴寒驱瘴毒,刑杀助天歼。
    片片寻衣袂,花花饤屋檐。
    来时须浩漫,到地即微纤。
    狼籍无由扫,虚空不易拈。
    溪流成浼灂,野色变青黔。
    洗砚冰霜合,烹茶气味甜。
    行人留趾足迹,村老上髭髯。
    只被交加惑,宁为冷冻厌。
    价高龟手药,势压酒家帘。
    书案烦收拾,铜炉减顾瞻。
    先春娇柳絮,永夜夺银蟾。
    磵石悬飞瀑,园篱挂织缣。
    山光韬美玉,水卤出形盐。
    圆若珠玑剖,轻如鹄鹭燖。
    高疑翻箭浪,碎是掷牙签。
  • 3
    [唐]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老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