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凌歊台送韦秀才》

云起高台日未沉,数村残照半岩阴,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
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递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生的种种面貌,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首联“云起高台日未沉,数村残照半岩阴”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日落景色。高台,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高地,或者是诗人心中的高远之处。云起,暗示着天空的变化,预示着黑夜的即将来临。而日未沉,则描绘了太阳在余晖中慢慢沉下的景象。残照半岩阴,则描绘了夕阳余晖照射在山腰的半边天空,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象。这两句诗以动衬静,凸显出一种宁静和深沉的气氛。 颔联“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则描绘了乡村的生活场景。野蚕成茧,暗示了农耕的艰辛和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桑柘尽,表明了柘树已经没有桑叶可喂,暗示了收成的困难。而溪鸟引雏,描绘了小鸟在溪边嬉戏的场景,与前一句的艰辛形成对比。蒲稗深,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静谧和自然界的和谐。 颈联“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则描绘了远方的景色和声音。帆势依依,暗示了船只的行进方向和目标。极浦,可能指的是目的地,暗示了前方的希望和期待。钟声杳杳,则描绘了寺庙的钟声在树林中回荡,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尾联“故山迢递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则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故山迢递,暗示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故人去,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千里心,则表达了无论距离多远,心意都是相通的。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生活场景和声音为点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深理解和感悟,以及对故乡和友人的深深思念。它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深度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
相关诗词
  • 1
    [宋]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
    有汝阳琎者,唱名殿陛。
    玉川公子,开宴尊罍。
    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
    如何好?
    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
    问自古英雄安在哉?
    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
    姑苏台畔,花谢花开。
    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
    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 2
    [汉]
    良马既闲。
    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
    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
    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
    顾盻生姿。
  • 3
    [汉]
    鸳鸯于飞。
    啸侣命俦。
    朝游高原。
    夕宿中洲。
    交颈振翼。
    容与清流。
    咀嚼兰蕙。
    俛仰优游。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