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

每疑天意不分明,枉杀呼天问屈平。
诸葛既难扶后主,庐陵何用产先生。
停舟此夜艰危地,出户当年叹息声。
脑子不灵尤怪事,竟将腔血洒燕京。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历史反思和爱国情怀。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天意的质疑,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反思。 首联“每疑天意不分明,枉杀呼天问屈平”表达了诗人对天意的质疑和对屈平的同情。屈平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因遭奸臣陷害而被流放。他在流放过程中,不断地呼天问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天意的怀疑,认为天意未必明朗,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屈平的悲剧。同时,他也对屈平的遭遇表示同情,认为他是一个被冤枉的好人,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 颔联“诸葛既难扶后主,庐陵何用产先生”是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在蜀汉后期无法挽救国家的命运,最终病逝于任上。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后主刘禅的昏庸无能表示了无奈和遗憾。庐陵是东晋名将陆逊的封地,他曾辅佐孙策之子孙权,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做出了贡献。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庐陵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先生(指诸葛亮)的功绩表示了肯定和赞赏。 颈联“停舟此夜艰危地,出户当年叹息声”描绘了诗人停船在艰危之地时的感慨。这里的“艰危地”指的是当时国家所处的艰难危险局面。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同时也对过去的岁月表示了怀念和叹息。 尾联“脑子不灵尤怪事,竟将腔血洒燕京”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评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诗人认为如果人们的思想不灵光,那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人竟然将自己的鲜血洒在燕京(今北京),这表明他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反思,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天意的质疑,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评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相关诗词
  • 1
    [宋]
    翰林以谪流夜郎,我亦何为涉此境。
    生平山水债未了,宦游直度桂州岭。
    牂牁江绕古融城,拂拭冠缨照清影。
    举头忽见真仙岩,盘空攫拿势驰骋。
    天教刻削无遗巧,不知斤斧谁手秉。
    吻如蚀月丑虾蟆,枵腹穹窿宽一顷。
    尸居龙见柱下史,宴坐似说常清静。
    贯空石涧飞惊湍,两岸峡束垂机穽。
    兹晨邂逅得胜践,身到中间发深省。
    青牛昔过函谷关,我陪五老曾造请。
    依然一念浩劫初,堕在尘埃官独冷。
    童儿徐甲今何所,朝从南箕暮东井。
    当时与我极绸缪,默而祷之意相领
  • 2
    [宋]
    琳宫胜处绝尘嚣,千古佳名号洞霄。
    地锁九峰形屈曲,擎天一柱势岧峣。
    凤鸣怪石仙岩邃,蛟舞流泉涧壑遥。
    幸有飞升遗迹在,便须骑鹤快扶摇。
  • 3
    [宋]
    端溪湮塞焦桐已,罗旅文房尚奢侈侈。
    古风雅志莫养成,从此词章堕雕靡。
    仙岩名士独不然,家有琴砚皆世传。
    熨焦蛇断互左右,俾受弹弄供磨研。
    耳根笔泽千载意,字挽回淳朴味。
    乃知旧物是答蹄,薰染皇坟归蚕纸。
    百篇因之奏帝傍,帝贲文美承恩光。
    归来筑堂标古雅,家学始末示不忘。
    迩来相传贵不玉,或侈金屏夸绣缛。
    心游目视溺豪结,继发一言流近俗。
    嗟余僻好惟古文,敬此堂名如敬君。
    何时登堂相抚玩,古雅之意与君分。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