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琳老所携二苏书帖》

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
霁月光风开玉轴,千年彷佛见斯人。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赞美一位道人,他对于道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追求,并且希望能够随身携带这本书。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作者在扁舟上度过一宿的经历,以及霁月光风下的书轴。 首先,诗中的“此书欲在眼”表达了作者对道书的热爱和渴望。他希望能够随时随地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道学的敬仰和尊重。 “扁舟一宿亦随身”则表达了作者对道人的敬仰之情。他乘坐扁舟,经过一夜的旅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与道人相见。这一句也暗示了作者对道人的敬重和尊重,愿意跟随他学习道学。 “霁月光风开玉轴”一句中,“霁月光风”指的是雨后初晴时的清新气息,象征着道学的高尚和纯洁。“开玉轴”则是指打开书轴,即阅读这本书。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在阅读这本书时,感受到了道学的精髓和智慧。 最后,“千年彷佛见斯人”一句中,“千年”表示时间的漫长和历史的沉淀,“彷佛”则是指似是而非、难以捉摸的状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阅读这本书后,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道人,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道人及其书籍,表达了作者对道学的敬仰和追求。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道人的敬重和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诗词
  • 1
    [宋]
    黄门给事二千粟,日割三牲亦应足。
    刘翁食俎厌膻腥,千亩渭川期满腹。
    顺人束简如束刍,百钱可了三日厨。
    刘翁平生几两屐,可能千亩无赢馀。
    独嫌纳腹未可尽,更为挥毫写清峻。
    庭空月落千丈长,老柏乔松未高劲。
    锦绷稚子置腹中,铁面老人凌远风。
    此君族类俱得所,多事索此霜髯翁。
    腹饥眼饱徒倥偬,只说饕馋疑作俑。
    何以先生日照盘,更看婵娟势飞动。
    末师从此唯善看,时时更为通平安。
  • 2
    [唐]
    湖里寻君去,樵风往返吹。
    树喧巢鸟出,路细葑田移。
    沤苎成渔网,枯根是酒卮。
    老年唯自适,生事任群儿。
  • 3
    [唐]
    晨鸡才发声,夕雀俄敛冀。
    昼夜往复来,疾如出入息。
    非徒改年貌,渐觉无心力。
    自念因念君,俱为老所逼。
    君年虽校少,憔悴谪南国。
    三年不放归,炎瘴消颜色。
    山无杀草霜,水有含沙蜮。
    健否远不知,书多隔年得。
    愿君少愁苦,我亦加餐食。
    各保金石躯,以慰长相忆。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