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看雨》

荒池三月雨,闲看水生文。
客少苔上阶,屋老树遮门。
幽心契子綦,隐几若忘言。
莺声何从来,还思借宅闻。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池塘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沉思索。 首联“荒池三月雨,闲看水生文。”描绘了荒凉的池塘在三月的雨中,诗人静静地看着水波荡漾,形成水文。“水生文”用意象生动,既表现了雨落池塘的场景,又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细致的观察。 颔联“客少苔上阶,屋老树遮门。”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静谧和荒凉。客人稀少,以至于石阶上长满了苔藓,老屋的门被高大的树木遮挡。这两句诗形成了一幅沉寂、稍带落寞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颈联“幽心契子綦,隐几若忘言。”诗人通过“幽心”表达自己的内心深沉,孤独,与子綦的心灵相通。而“隐几若忘言”则表现了诗人沉浸在这种心境中,几乎忘记了语言,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的深沉和寂静。 尾联“莺声何从来,还思借宅闻。”莺声打破了寂静,给诗人带来了思考。诗人思考着这莺声从何而来,又想到或许是从邻居的宅子传来的。这一联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又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反思。 整首诗以荒凉的池塘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内心独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沉思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寂静。
相关诗词
  • 1
    [唐]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 2
    [明]
    林间雀声急,知有少女风。
    溪云挟雨至,倏忽弥春空。
    霏霏湿尽山桥路,行人冲雨行唤渡。
    沾泥涉险亦何为,兴来疑向若耶去。
    山环水绕路不分,绝径乃有逃名人。
    贪看秀色卷帘坐,不觉岚气侵衣巾。
    林花落地半随水,流向前溪犹未已。
    新水才添势正雄,客舟多系垂杨里。
    意匠经营何太奇,空堂素壁迥含姿。
    恍然对此翻自讶,如在山村看雨时。
  • 3
    [宋]
    何而不感。
    遂赋此呈燕五峰。
    帆卸西湾侧。
    望康庐、老峰面目,旧曾相识。
    岁岁滔滔江浪远,回首暮云空碧。
    今想见、发痕全白。
    眠鹿矶头茅屋烂,问草堂、谁管真泉石。
    还更有,青牛迹。
    老峰点首如招客。
    道十年、玉斗窗间,两成疏觌。
    赢得老夫谙阅世,不作少年太息。
    看雨余、依旧青山色。
    汶上归来重过我,最峰头、新长芝堪摘。
    分半席、共横笛。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