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潇湘二十韵》

二水远难论,从离向坎奔。
冷穿千嶂脉,清过几州门。
阔去都凝白,傍来尽带浑。
经游闻舜禹,表里见乾坤。
浦静鱼闲钓,湾凉雁自屯。
月来分夜底,云度见秋痕。
暮气藏邻寺,寒涛聒近村。
离骚传永恨,鼓瑟奏遗魂。
雾拥鱼龙窟,槎奇支岛屿根。
秋风帆上下,落日树沈昏。
柳少沙洲缺,苔多古岸存。
禽巢依橘柚,獭径入兰荪。
色自江南绝,名闻海内尊。
吴头雄莫遏,汉口壮堪吞。
寥泬晴方映,冯夷信忽翻。
渡遥峰翠叠,汀小荻花繁。
势接湖烟涨,声和瘴雨喷。
急摇吟客舫,狂溅野人樽。
疏凿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水景的诗篇,通过对水的形态、声音、气势、颜色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联“二水远难论,从离向坎奔。冷穿千嶂脉,清过几州门”,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将两条河流比作难以论说的水,形容它们在离别中奔腾不息。诗句中“冷穿千嶂脉”和“清过几州门”描绘了水的清澈和穿行山间的气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颔联“阔去都凝白,傍来尽带浑。经游闻舜禹,表里见乾坤”,进一步描绘了水的形态和气势。“阔去都凝白”描绘了水的宽广和洁白,“傍来尽带浑”则描绘了水带来的丰富和浑厚。诗句中的“经游闻舜禹”暗示了水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表里见乾坤”则表达了水蕴含的自然和宇宙意义。 颈联“浦静鱼闲钓,湾凉雁自屯。月来分夜底,云度见秋痕”,诗人描绘了水边的景象和水的动态美。“浦静鱼闲钓”描绘了水边静谧的环境和钓鱼的乐趣,“湾凉雁自屯”则描绘了水湾的凉爽和雁儿的自在。诗句中的“月来分夜底”和“云度见秋痕”则描绘了水的清澈和秋天的景象。 尾联“暮气藏邻寺,寒涛聒近村。离骚传永恨,鼓瑟奏遗魂”,诗人以水景寄托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历史的缅怀。“暮气藏邻寺”暗示了水边的寺庙和暮色中的寂静,“寒涛聒近村”则描绘了水涛声的喧闹和近村的宁静。诗句中的“离骚传永恨”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鼓瑟奏遗魂”则表达了对水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水景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
相关诗词
  • 1
    [唐]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 2
    [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3
    [唐]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