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闻乌》

乌声谁喜闻,日啼白门树。
愁来删树枝,认得白门路。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乌鸦的叫声和修剪树枝的场景。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和细致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乌声谁喜闻,日啼白门树。”这句诗以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听到的乌鸦叫声,强调了这种鸟的普遍存在。紧接着,“白门”这个地点名词进一步确认了作者所处的地点可能是某个城市或乡村的某个地方。 “愁来删树枝,认得白门路。”这两句诗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听到乌鸦叫声的兴奋,到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的愁绪。这里的“愁来”暗示了作者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忧虑或困扰,于是他开始修剪树枝,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或寻求平静。这个过程使作者得以认出白门的路,可能是在树的掩映下看到了标志或者熟悉的事物,使得他可以认出路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乌鸦的叫声和修剪树枝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寻求平静的过程。它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生活的细节。同时,它也通过描绘城市或乡村的景象,展示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和背景。
创作背景
《闻乌》是明朝诗人胡宗仁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环境:明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这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背景。 2. 自然景象:诗中的“闻乌”指的是听到乌鸦的叫声。乌鸦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乌鸦的叫声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悲伤和忧虑。 3. 诗人经历:胡宗仁一生坎坷,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能中第,生活贫困潦倒。这样的经历可能使他对乌鸦的叫声更为敏感,借此表达自己的悲愤和苦闷。 综上所述,《闻乌》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自然景象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诗人通过描写乌鸦的叫声,表达自己的悲愤和苦闷,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生的无奈。
相关诗词
  • 1
    [宋]
    双针竞引双丝缕。
    家家尽道迎牛女。
    不见渡河时。
    空闻乌鹊飞。
    西南低片月。
    应恐云梳发。
    寄语问星津。
    谁为得巧人。
  • 2
    [明]
    白头母,征人妇,银钗零落凤凰股。
    天寒日暮练裙薄,脉脉无言倚庭树。
    良人何在西从军,出入干戈死为伍。
    腰间宝剑霜雪光,逐队齐行砍妖虏。
    鼓衰力尽生死决,野旷天青塔铃语。
    鬼妻悲号鬼为舞,泪血如珠溅行路。
    郎今一去归何时,樱桃花开春满蹊。
    侧身西望骨欲折,千里烟尘暗边埒。
    君不见东阳御面顾渚茶,年年上供天王家。
    月团小饼盘龙凤,玉尘十袭浮霜花。
    祇今丧乱殊未已,武夫竞尔夸豪奢。
    大明扬辉照村坞,愿见清平好官府。
    延秋不闻乌夜啼,版图复入
  • 3
    [唐]
    君不见岩下井,百尺不及泉。
    君不见山上苗,数寸凌云烟。
    人生赋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忧煎。
    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不乏杖头钱。
    寒夜邀欢须秉烛,岂得常思花柳年。
    君不见门前柳,荣耀暂时萧索久。
    君不见陌上花,狂风吹去落谁家。
    邻家思妇见之叹,蓬首不梳心历乱。
    盛年夫婿长别离,岁暮相逢色已换。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
    君不见云中月,暂盈还复缺。
    君不见林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