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榛棘丛中旧草堂,千年谁复辩兴亡。 累累付与张仪印,珍重空中一炷香。 |
| 这是一首咏史的诗,通过对过去草堂的荒芜破败,以及被后世遗忘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无常和无常中的永恒的主题。 首句“榛棘丛中旧草堂”通过描绘荒芜破败的草堂深陷于榛棘丛生的景象,立刻将读者带入到一种荒凉、破败的氛围中。榛棘,指的是丛生的榛树和荆棘,象征着环境的恶劣和艰难。旧草堂,则暗示了这座草堂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现在却已经破败不堪。 “千年谁复辩兴亡”一句,表达了对于历史的遗忘和无人在意的感慨。千年,象征着时间的漫长和历史的久远,而谁复,则表达了对于历史的遗忘和无人在意的感慨。辩兴亡,即分辨历史的兴衰,但又有多少人会在意这些呢?这种疑问,是对历史的无情批判和对人性的反思。 “累累付与张仪印,珍重空中一炷香”两句,则是对历史遗忘的无奈和接受。累累,指的是堆积如山的事物,这里指草堂的遗迹。张仪印,这里可能是指草堂上的印章,也可能是指历史的痕迹。珍重,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空中一炷香,则是对历史的敬仰和尊重,即使历史被遗忘,但仍有必要尊重和敬仰它。 整首诗通过描绘过去的草堂现在的荒芜破败,以及对历史的遗忘和无人在意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无常和无常中的永恒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即使历史被遗忘,也应该珍重和敬仰。这种对于历史的尊重和敬仰,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和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