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通济里居酬卢肇见寻不遇》

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
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
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
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僧来访的欣喜之情。 首联“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环境。衡门是古代简陋的屋舍,这里用来代指诗人的住所。“掩绿苔”描绘了门旁绿苔丛生,营造出一种宁静、幽雅的氛围。“树下绝尘埃”则表达了诗人在树下远离尘嚣,享受清净的美好意境。 颔联“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描绘了诗人偶然应邀赴约,与高僧相会,然后又得知长者(即尊贵的客人)来访的情景。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高僧和贵客的欢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与高僧、贵客之间的深厚情谊。 颈联“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描绘了诗人居所周围的景色和车马徘徊的情态。云山、车马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同时,“车马必裴回”也暗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和与世无争。 尾联“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表达了诗人对来访者的歉意。诗人感到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招待客人,只能以一杯酒为客人送行,表达了诗人对客人的热情好客和对生活的谦逊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僧、贵客的欢迎之情。诗中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尊重。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谦逊和热情好客的态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诗词
  • 1
    [宋]
    问路先从通济桥,沿溪长岸去迢迢。
    人间别有神仙境,云里深藏古洞霄。
    石穴幽阴然火照,琳宫清旷隔尘嚣。
    山蟠九锁人希到,得侣同游俗虑消。
  • 2
    [明]
    正蒙字子明,江宁人。
    居通济门外之罾湾,临河结庐,柴门昼闭。
    带索拾穗,未尝俯仰于人。
    年逾九十,隐沦终老。
    今体诗几万首,今刻其什一,顾邻初为序。
    台城一上路层层,景物萧条感慨增。
    玄武湖秋鸿雁下,华林园泠露霜凝。
    空山僧寺三更磐,隔岸人家半夜灯。
    霸业只今消歇尽,惟余明月照金陵。
  • 3
    [唐]
    余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