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楞伽经注帖赞》

贝多之叶来金仙,益以注释非忘言。
楞伽著在西域编,名虽或讹经则传。
唐世经生笔力便,兹文流布今几年。
河南题字恐未然,留与末世观蹄筌。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贝多之叶来金仙》,是一首对佛教经典《楞伽经》的赞美诗。这首诗的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考,对《楞伽经》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赞美。 首联“贝多之叶来金仙,益以注释非忘言。”描绘了《楞伽经》在金仙的智慧中,通过注释和解释,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这里,“贝多之叶”可能是指《楞伽经》的叶脉或篇章,而“金仙”则象征着佛法的高深和智慧的结晶。 颔联“楞伽著在西域编,名虽或讹经则传。”指出《楞伽经》在西域的编纂,虽然名称可能有误,但经文却得以流传。这表达了作者对经文流传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经文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解或误传。 接下来的两联是对《楞伽经》的赞美和评价:“唐世经生笔力便,兹文流布今几年。河南题字恐未然,留与末世观蹄筌。”这里,作者赞扬了唐代经生们的笔力,对经文的流传时间进行了估计,并指出经文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表面的字句,更在于其深远的含义和智慧。最后,作者表示要将经文留给末世的人们,作为理解和探索佛法的工具和桥梁。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楞伽经》的高度评价和赞美,认为它具有深远的智慧和价值,值得人们去探索和传承。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经文流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解或误传的担忧,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字句所迷惑。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法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醒人们要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诗词
  • 1
    [宋]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
    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
    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
    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
    门前溪水似渔家,流浪江湖归未涯。
    邂逅高人来说法,支离枯木旋开花。
    诸生试罢书如积,剧县归时论正哗。
    安得骑鲸従李白,试看牛女转云车。
    渴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
    鱼化昨宵惊细雨,鹿鸣他日饮寒花。
    已谙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哗。
    太守况兼乡曲旧,会须投辖止行车。
  • 2
    [宋]
    五辛佛所说,障道定无疑。
    梵网招轻垢,楞伽损大慈。
    人天犹尚失,净土固难期。
    生啖增瞋念,熟食发淫思。
    讲经十二部,天仙悉舍离。
    善神不守护,恶鬼得便宜。
    薜荔唼唇吻,魔罗现佛仪。
    福德因消灭,业障更弥滋。
    地狱铜兼铁,轮回网复羁。
    无端耽草味,殃祸大堪悲。
  • 3
    [清]
    治平寺南湖翠昏,柳枝茭叶见滩痕。
    楞伽不管无情雨,一夜吹花落范村。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