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之讹,创自韦陟。 季袭其风,始见书尺。 狙冠豺绶,乃唐之贼。 相不加诛,而反畏惕,礼度尽坏,王纲倒植。 存此谓何,览者太息。 |
| 这首诗《书名之讹,创自韦陟。季袭其风,始见书尺。狙冠豺绶,乃唐之贼。相不加诛,而反畏惕,礼度尽坏,王纲倒植。存此谓何,览者太息。》是一首对历史事件进行批评的诗。它以一种严肃而深刻的方式,对唐朝时期的一些政治问题进行了批评和反思。 首先,诗中提到了韦陟的错误命名,这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讽刺和批评。接着,诗中又提到了“季袭其风”,这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即某些风气或习惯的延续和继承。在这里,它可能指的是当时政治环境的恶劣风气,这种风气导致了政治制度的破坏和王权的倒置。 “狙冠豺绶”是对某些人的形象的描绘,他们像猴子戴冠冕,豺狼披绶带,形象丑恶,行为卑劣。这是对那些破坏政治秩序、损害国家利益的人的批判。 诗中还提到了一些人对于这些恶行的态度,他们不仅不加惩罚,反而畏缩不前。这进一步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恶劣和腐败。 最后,“存此谓何,览者太息”是对这首诗本身的反思和评论,它提醒读者要深思这些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恶劣和腐败,并提醒读者要从中吸取教训。这种批评和反思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