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暮秋杂兴七首》

似隐还非隐,未能忘世情。
山河亡国恨,风雨客栖声。
穷有天堪问,贫无地可耕。
桃源窅何处,目断故秦城。
作品赏析
这首诗《似隐还非隐,未能忘世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忧虑的诗。通过对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中的“似隐还非隐,未能忘世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隐居的生活方式,但又无法完全忘却世间的忧虑和痛苦。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性和深度。 “山河亡国恨,风雨客栖声”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和山河的悲痛之情,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悲哀。山河亡国,这是对国家衰败的悲痛之情的表达;风雨客栖声,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悲哀的描绘。 “穷有天堪问,贫无地可耕”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挣扎和无奈。尽管生活艰难,但诗人仍然怀有对天地的疑问,表达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然而,诗人却没有可以耕作的土地,这反映了诗人的现实困境。 最后,“桃源窅何处,目断故秦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国的思念。桃源,是传说中的理想之地;而“目断故秦城”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矛盾、对国家和生活的悲痛之情、挣扎和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诗词
  • 1
    [唐]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 2
    [明]
    春半余寒似暮秋,掩门高坐日悠悠。
    树头独立知风鹊,屋角双鸣唤雨鸠。
    芳意自随流水逝,华年不为老人留。
    浮花冶叶休相笑,自古英贤总一沤。
  • 3
    [唐]
    日暮秋风起,关山断别情。
    泪随黄叶下,愁向绿樽生。
    野路归骖转,河洲宿鸟惊。
    宾游宽旅宴,王事促严程。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