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城南杂咏二十首·南阜》

湘水接洞庭,秋山见遥碧。
南阜时一登,搔首意无斁。
作品赏析
这首五言诗描绘了湘水和洞庭湖的秋景,并表达了诗人登山观景时的感受。整首诗意境开阔,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湘水接洞庭”,以湘水和洞庭湖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湘水和洞庭湖都是中国南方的著名水乡,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将两者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水天一色、茫茫无边的视觉效果。 次句“秋山见遥碧”,则进一步将视线拉向远方,描绘了秋天的山色。诗人用“遥碧”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山色深远、绿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秋天的气息。 三、四句“南阜时一登,搔首意无斁”,则表达了诗人登山观景的感受。诗人用“搔首”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自己沉思默想、感慨万千的状态。而“意无斁”三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沉醉和享受,以及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表达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城南杂咏二十首·南阜》的创作背景主要是张栻在长沙城南结屋读书时对周围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他选择了城南的二十个景致,一一进行了命名和诗篇创作,这首《南阜》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透露出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情。张栻寄给好友朱熹后,朱熹逐题依韵和之,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
相关诗词
  • 1
    [宋]
    不入山中不识闲,不因月上不知还。
    老僧长揖归方丈,只有钟声送出山。
  • 2
    [宋]
    孤亭水云深,人境自幽绝。
    七弦罢鸣弹,桐阴初上月。
    偶酌尊中醪,高卧望云阙。
    荷露清角巾,松飙濯毛发。
    寥寥天籁寒,吟咏了未辍。
    志偕南阜隐,兴藉东山发。
    同心念离居,中夜思超忽。
  • 3
    [宋]
    破屋颓垣雾雨昏,幽人终日掩柴门。
    因锄衰草通南阜,偶洗丛篁见北村。
    裋褐奇温等狐腋,寒蔬脆美敌熊蹯。
    冬来酒户微增旧,万事应须付一尊。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