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喜雨口号呈陈守伯固十二首》

共说邦君祷雨时,衋如疾痛切肤肌。
公心一片秋空月,可但圆通大士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祈雨场景的诗,展示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以及祈祷带来的内心感触。 首句“共说邦君祷雨时”展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邦君祈祷下雨的时刻。这个描述为整首诗铺垫了背景,引入了祈雨的主题。 第二句“衋如疾痛切肤肌”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祈雨时的急切心情,就像病痛切割肌肤一样。这种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求和焦虑。 第三句“公心一片秋空月”则通过比喻邦君的公心如同秋天的空中明月,清澈透明,无暇无疵。这个比喻展示了邦君祈祷时的真诚和无私,他的心愿就像明月一样普照大地,无私无畏地为民众祈福。 结尾“可但圆通大士知”意味着邦君的祈祷之心,不仅普通人能够感知,连圆通大士也能知晓。这里的圆通大士可能指的是观音菩萨等神明,暗示着祈祷的声音能够传达给更高层次的神明,进一步强调了祈祷的真诚和力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祈雨的场景和人们的内心感受,赞美了邦君的公心和祈祷的力量。
创作背景
《喜雨口号呈陈守伯固十二首》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天气旱情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宋代,天气旱涝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祈雨和喜雨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诗人陈造通过这些口号诗,表达了对降雨的欢喜之情,并赞扬了陈守伯固在救灾抗旱方面的功绩。同时,诗歌也可能寓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政治环境的隐晦批评。总的来说,这组诗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反映了诗人对民生和社会的关切。
相关诗词
  • 1
    [宋]
    谁念东南膏血乾,文移督迫积如山。
    平时素号镬汤底,不雨岂逃沟壑间。
    民病向来犹在耳,天威此去不违颜。
    从容宣室如前席,乞与枯荄生意还。
  • 2
    [宋]
    垤鹳无声口舌乾,谁驱雷雨遍千山。
    顿苏赤地千里旱,特出黄堂一念间。
    泽物功深无德色,丰年愿遂有欢颜。
    为霖祗恐思贤佐,千骑东随凤诏还。
  • 3
    [宋]
    温恭天赋此心良,惠爱人知政术长。
    井水无波任瓶绠,牛刀投隙应宫商。
    分符出遍各城守,携被归従华省郎。
    不到汝阴遗恨远,坐令湖水减清光。
    早岁相従能几时,淮阳花发正游嬉。
    鸣弓矍相人如堵,席地沧浪柳作帷。
    十载旧游真是梦,一时佳客尚存谁。
    遥闻葬日车千两,渍酒绵中寄一悲。
    〈辙昔与几道相遇于陈,陈守张圣民相与游従甚密,逮今将三十年。
    当时宾客在者少矣,而几道复化去,言之凄恻无已。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