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经发冢古今病,示容灼肤防疮疣。 决知萧兰异根叶,始议溟渤包众流。 |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病态现象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于包容和宽广的胸怀的向往。 首句“续经发冢古今病”,诗人借古喻今,通过提及古代病态的社会现象,暗示现今社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表达了对社会痼疾的深深忧虑。 次句“示容灼肤防疮疣”,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于问题的深刻认识和防范态度。诗人以“灼肤”比喻问题的严重性,以“疮疣”比喻问题的恶果,进一步强调了问题的危害。 接着,诗人通过“决知萧兰异根叶”表达了对事物差异的明确认识。这里的“萧兰”取自《孔子家语·六本》中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诗人借此比喻,表达了对于善恶、是非的明确辨别。 尾句“始议溟渤包众流”,诗人以大海能包容众多河流的比喻,倡导一种包容宽广的胸怀,表达了对大度包容、广纳百川的气度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病态现象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包容和宽广胸怀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