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寻僧》

久卧知交绝,寻僧出野行。
岸花纷委露,溪竹半侵萍。
力倦逢人歇,林昏到寺明。
小桥斜处立,波与夕阳平。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诗人寻僧出野行的自然景致和人情风貌。首联“久卧知交绝,寻僧出野行”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宅在家中,社交断绝的状态,因此决定寻找僧人一同出野行,也展现了诗人想要摆脱孤寂、寻求心灵寄托的心态。 颔联“岸花纷委露,溪竹半侵萍”描写了野外的景色,岸边的花儿带着露珠纷纷萎落,溪边的竹子被浮萍覆盖了一半。这里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时序的转换和生命的更迭。 颈联“力倦逢人歇,林昏到寺明”描绘了诗人行走的疲倦和遇到人便停下来休息的情景,随着林间的昏暗,到达寺庙时已经是天明了。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体力不支,也展现了野外行程的艰辛和时间的推移。 尾联“小桥斜处立,波与夕阳平”描绘了诗人站在小桥上看夕阳的景色,水波与夕阳相平,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壮观的景象。这里既展示了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寻僧出野行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也展现了诗人孤独、寻求心灵寄托的内心世界。诗歌的景色描写生动细腻,情感表达含蓄深沉,给人以示和感悟。
创作背景
《寻僧》是明朝诗人沈明臣所作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然而,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首先,标题《寻僧》表明诗歌内容与寻找僧人有关,可能描述了诗人在寻找某位僧人的过程中所见所感。诗歌中可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禅意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僧人的敬仰和追寻。 其次,沈明臣作为明朝的文学家,受到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可能对佛教文化、禅意生活等有一定的关注和兴趣,因此在游览寺院或寻访僧人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综上所述,虽然无法确定《寻僧》的具体创作背景,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与寻找僧人、禅意生活等主题有关,是沈明臣对自然、人生和宗教感悟的表达。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