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扇七首》

裁就霜纨未副挥,濡毫欲下更迟迟。
昔游尚记芜湖夜,把酒中秋见月时。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思索,通过裁纸、挥毫、回忆夜游、中秋把酒见月等情节,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首句“裁就霜纨未副挥”,描绘出诗人准备好纸张,却未能落笔的形象,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犹豫和思绪的纷飞。这句诗通过“裁就”与“未副挥”的对比,凸显了诗人的情感挣扎和思考过程。 次句“濡毫欲下更迟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蘸墨欲书,却又迟疑不决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里的“欲下更迟迟”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和纠结。 第三句“昔游尚记芜湖夜”,诗人的思绪开始飘向过去,回忆起曾经的游历,提到了“芜湖夜”,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广阔,充满了诗人的怀旧之情。 结句“把酒中秋见月时”,诗人回忆起了中秋之夜,把酒赏月的情景,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也是诗歌的亮点。这句诗通过“把酒”与“见月”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题扇七首》是宋代的诗人陈造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代的文化风气和陈造的个人经历有关。在宋代,题扇诗非常流行,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在扇子上题写诗歌,以展示才情和抒发情感。陈造作为一位文人,很可能也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因此创作了《题扇七首》。 另外,扇子作为一种轻便的物品,常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表达心意。陈造在《题扇七首》中,可能也借助扇子这一载体,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感怀。同时,通过对扇子的描绘,也展示了他对自然、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总之,《题扇七首》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文化风气、陈造的个人经历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思考等因素都有关系。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