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梓岩西堂和尚》

每问往来兴寝事,惟言闭户自安禅。
西丘寿到八十四,住院都卢无十年。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安静、内省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禅意。诗中的主人公似乎与外界隔绝,专注于自己的修行,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平和与宁静。 首句“每问往来兴寝事,惟言闭户自安禅。”通过“每问”与“惟言”的对比,强调了主人公的唯一行为——闭户安禅。他对外界的事物不感兴趣,只专注于自己的修行,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 次句“西丘寿到八十四,住院都卢无十年。”提到了主人公的年龄和修行的时间。虽然他已经有八十四岁的高龄,但修行的时间却不到十年,表现出他修行之路的艰辛与坚韧。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描绘一个禅修者的形象,表现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坚韧,以及修行所带来的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寄梓岩西堂和尚》是宋朝诗人释如珙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对朋友的思念以及佛教思想的影响有关。在理解创作背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诗人经历:释如珙是一位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因此,他的诗歌中可能会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特点。 2. 友情背景:从题目《寄梓岩西堂和尚》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寄给一位名叫梓岩西堂的和尚的。这表明诗人与梓岩西堂和尚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可能因某种原因不能相见,故而以诗歌传达思念之情。 3. 佛教思想:释如珙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中可能会融入佛教的思想和哲理。这可能表现为对生命、自然、宇宙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寄梓岩西堂和尚》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对朋友的思念以及佛教思想的影响。
相关诗词
  • 1
    [清]
    夜来微雨歇,河汉在西堂。
    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
    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
    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
  • 2
    [明]
    后会难期别未轻,莫辞行李滞江城。
    且留南国春山兴,共听西堂夜雨声。
    归路终知云外去,晴湖想见镜中行。
    为寻洞里幽栖处,还有峰头双鹤鸣。
  • 3
    [宋]
    饭后西堂百步行,困来合眼是无营。
    从生至老非他物,道著如今已是情。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