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雪窦千峰琬西堂》

千丈崖根芋火香,天上日轮正卓午。
东土西乾无祖师,白头老僧七十五。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静谧的感觉,带有浓厚的禅意。首先,从整体上看,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千丈崖”、“芋火”、“天上日轮”等,都给人一种高远、空旷的感觉,而“白头老僧”则给人一种静穆、深沉的印象。 其次,从诗句上来看,“千丈崖根芋火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既有视觉上的“千丈崖”,又有嗅觉上的“芋火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天上日轮正卓午”一句,则展现了宏大的天空景象,给人以宇宙浩渺的感觉。 再次,“东土西乾无祖师,白头老僧七十五”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的理解。禅宗强调无我、无常,这里的“无祖师”可能寓意着禅宗的无尽源头,“白头老僧七十五”则展示了禅者的孤独与坚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禅意,展现了禅宗的精神风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静心修行的境界。
创作背景
《寄雪窦千峰琬西堂》是宋朝诗人释如珙的一首诗。寄给在雪窦山千峰寺的西堂的一位叫琬的僧人。释如珙是一位佛教禅师,他的诗歌多涉及佛教禅理和自然风景的描绘。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冬日的雪景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寂静,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1
    [清]
    夜来微雨歇,河汉在西堂。
    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
    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
    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
  • 2
    [明]
    后会难期别未轻,莫辞行李滞江城。
    且留南国春山兴,共听西堂夜雨声。
    归路终知云外去,晴湖想见镜中行。
    为寻洞里幽栖处,还有峰头双鹤鸣。
  • 3
    [宋]
    饭后西堂百步行,困来合眼是无营。
    从生至老非他物,道著如今已是情。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