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非啄木在啄虫,利觜似染虫血红。 木外无虫虫在中,外视一啄殊不空。 人嗟木皮遭啮毁,岂知虫多木心死。 木心无蠹木乃荣,安得去国之蠹如此觜。 |
| 这是一首以啄木鸟为题材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啄木鸟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讽刺。 首联“志非啄木在啄虫,利觜似染虫血红”,描述了啄木鸟的本职工作,即啄虫。其中,“志非啄木”强调了啄木鸟不是为了啄木而啄木,而是为了消灭虫子。“利觜似染虫血红”则形象地描绘了啄木鸟尖锐的嘴巴,以及啄虫时留下的血迹。 颔联“木外无虫虫在中,外视一啄殊不空”,进一步解释了啄木鸟啄木的原因,即虫子藏在树木内部,表面上看不出来。而啄木鸟的“一啄”则是非常准确的,不会白白浪费力气。 颈联“人嗟木皮遭啮毁,岂知虫多木心死”,从人们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人们对啄木鸟破坏树木外皮的惋惜之情。但是,诗人通过反问的语气,提醒人们要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即虫子多了会导致树木内部的死亡。 尾联“木心无蠹木乃荣,安得去国之蠹如此觜”,则是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讽刺。诗人通过比喻,将国家内部的蠹虫比作啄木鸟嘴里的虫子,表达了对于国家内部腐败、弊端丛生的愤慨之情。 整首诗以啄木鸟为引子,通过对啄木鸟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讽刺。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