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诗,描绘了西塞山前的日落和北关门外的雨天,通过南北人的对比和臣甫低头拜杜鹃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西塞山前日落处”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西塞山前夕阳西下,给人以落寞、苍茫的感觉,不仅引人入胜,而且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 次句“北关门外雨来天”进一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北关门外雨势来袭,天色渐暗。这句诗与首句形成对比,一落日,一雨天,色彩鲜明,突显了自然景色的变幻莫测。 第三句“南人堕泪北人笑”,通过南北人的对比,表现了人们对自然景色的不同感受。南人因景色之美而感动落泪,北人则因雨水带来凉爽而欢笑。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最后一句“臣甫低头拜杜鹃”,通过臣甫低头拜杜鹃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杜鹃鸟的敬仰。杜鹃鸟在中国文化中是忠诚、思乡的象征,臣甫低头拜杜鹃,寓意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词句的运用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创作背景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是宋末诗人、词人汪元量在送别友人毛敏仲北行时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灭亡和作者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在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宋朝都城临安陷落,汪元量随三宫(太皇太后、谢太后和宋恭帝)被迁往燕地,也就是元朝的都城北京。在此期间,他与幼主及谢太后等被迁往来于上都和大都之间达十余年。这首诗是他在与被北迁的琴师毛敏仲分别时所写,描述了离别之痛和亡国之悲,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凄凉心境。
下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现代]
    二载流离苦,飘飘梦落花!
    停车频买酒,问路倍思家。
    尘重知城大,天长盼日斜。
    何时平寇乱,茅屋味清茶。
  • 2
    [宋]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 3
    [现代]
    劳军来万里,愧我未能兵!
    空作长沙哭,羞看细柳营。
    感怀成酒病,误国是书生!
    莫任山河碎,男儿当请缨。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