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十虫吟》

虫有络纬婆,如缫复如纺。
豆篱秋雨余,秉烛不须纲。
置之银丝笼,因而入罗幌。
偏资儿女玩,终夜奏繁响。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虫鸣的诗,诗人通过对络纬虫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虫有络纬婆,如缫复如纺”描绘了络纬虫的叫声,用“如缫复如纺”形容其声音,使读者感受到虫鸣的韵律和节奏。接着,“豆篱秋雨余,秉烛不须纲”描绘了络纬虫所处的环境,豆篱之间,秋雨之后,夜色朦胧,诗人秉烛观察,不需用纲捕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置之银丝笼,因而入罗幌”描述了诗人将络纬虫放入银丝笼中,进而带入室内罗帐的过程,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络纬虫的喜爱和关注。 “偏资儿女玩,终夜奏繁响”则表现了络纬虫的鸣叫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整夜奏响繁忙的声音,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丰富多彩。 整首诗通过对络纬虫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丰富多彩。诗歌语言简练生动,意象清新自然,是一首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佳作。
创作背景
《十虫吟》是宋朝诗人舒岳祥的一组诗歌,描述了十种不同的昆虫。这些诗歌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展示了昆虫世界的百态。至于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自然环境:舒岳祥生活的时代,自然环境相对丰富,昆虫种类繁多。他可能对昆虫的世界充满了好奇,通过观察和描绘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2. 生活经历:舒岳祥的生活经历可能对他创作《十虫吟》产生了影响。他可能对昆虫的生活习性、特点等产生了兴趣,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 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丰富的虫咏传统,舒岳祥可能受到了这一传统的影响,通过创作《十虫吟》来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学传统。 总之,舒岳祥创作《十虫吟》的背景可能与他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文学传统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关诗词
  • 1
    [宋]
    虫有捣米叔,善跳如舂谷。
    偶与屋上尘。
    堕地岂好触。
    儿童仰置之,反弓奋腰腹。
    欲行复遭抑,屡作不能伏。
    非汝懒於舂,其力有不足。
  • 2
    [宋]
    虫有撺梭子,头腹俱锐长。
    绿衣而绛里,飞跃低踉蹡。
    名我固甚善,所愧无筐箱。
    维天有南箕,不可以簸扬。
    微虫人强名,此岂彼窃攘。
    秋田蚱蜢横,暗野如飞蝗。
    索索浅草中,不倚两股强。
    类中最善类,霜露死其常。
  • 3
    [宋]
    虫有卖油公,什伍处阴湿。
    长脚如蠨蛸,爱莫能助细走不及。
    儿童反接之,邀其吐微汗。
    所挟虽不多,坐此遭攟拾。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