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南岳诸峰处处嘉,麻鞋竹杖蹑青霞。
山前已见九杈,洞里不逢三朵花。
岩瀑垂垂腾晓蜃,野田渺渺落寒鸦。
衡阳鼓角风悲咽,游子斯时正忆家。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岳诸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首联“南岳诸峰处处嘉,麻鞋竹杖蹑青霞。”描绘了南岳诸峰的美景,诗人穿着麻鞋竹杖行走在山间,踏着青霞,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出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颔联“山前已见九杈□,洞里不逢三朵花。”中,诗人通过对比山前和洞里的景象,进一步赞美了南岳诸峰的景色。山前的树木枝繁叶茂,而洞里则花朵稀少,这种对比凸显了山间的美丽和神秘。 颈联“岩瀑垂垂腾晓蜃,野田渺渺落寒鸦。”中,诗人通过对岩瀑和野田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和寂寥。岩瀑垂垂,水气蒸腾,仿佛有晓蜃在腾飞;野田渺渺,寒鸦点点,给人一种苍茫寂寥的感觉。 尾联“衡阳鼓角风悲咽,游子斯时正忆家。”中,诗人通过对衡阳鼓角的描绘,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风悲咽,鼓角声声,使得游子更加思念远方的家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游子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在描绘景色时,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是宋朝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历史背景相关。汪元量作为南宋末期的诗人,亲身经历了宋朝的灭亡和元朝的兴起,他的诗歌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 这组诗寄呈给他的父亲,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和尊敬。同时,诗歌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遭遇的感慨。作为一位宫廷琴师,汪元量在诗歌中也融入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历史、家庭和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是汪元量生涯和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
相关诗词
  • 1
    [宋]
    百役红尘吏,过门一解鞍。
    频来无事干,孤坐有山看。
    留月不掩户,招风长倚栏。
    马嘶催去路,吾道尚盘桓。
  • 2
    [宋]
    老树萧萧吹古风,满阶落叶鸣寒蛩。
    插天殿阁云不锁,挺柱石筍擎太空。
    凤去台空秋寂寂,瑶草离离自青碧。
    玉箫吹彻渺遗音,十二阑干空月色。
  • 3
    [宋]
    岁晚凤山阴,看尽楚天冰雪。
    不待牡丹时候,又使人轻别。
    如今归去老江南,扁舟载风月。
    不似画梁双燕,有重来时节。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