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初庵傅学士归田里》

燕台同看雪花天,别后音书雁不传。
紫阁笑谈为职长,彤闱朝谒在班前。
挥毫屡扫三千字,把酒时呼十四弦。
闻已挂冠归故里,尚方宣赐钞成船。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官场生活以及归隐的诗。首联“燕台同看雪花天,别后音书雁不传。”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燕台共同观赏雪花的情景,而后离别,音讯不再。这表达了诗人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后的寂寥失落之情。 颔联“紫阁笑谈为职长,彤闱朝谒在班前。”描绘了诗人在官场的生活。紫阁、彤闱都是指代宫廷,诗人身为职长,在朝中谒见,位列班前。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地位和身份。 颈联“挥毫屡扫三千字,把酒时呼十四弦。”描绘了诗人的文人雅趣。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三千字,把酒言欢时又唤手下人摆琴,畅享音乐之美。这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和雅致。 尾联“闻已挂冠归故里,尚方宣赐钞成船。”描绘了诗人听闻友人已经辞官归故里,而皇帝尚方赐下了大量的钞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友人归隐后的富贵生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离别后的寂寥失落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地位和身份,以及他的文人雅趣。通过对友人归隐后富贵生活的描绘,诗人流露出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初庵傅学士归田里》是宋朝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首先,从宏观的历史背景来看,宋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很多士人为了生计而奔波,这也包括诗人汪元量自己。而傅学士作为一位学者和官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选择归隐田里,过上隐居生活。 其次,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来看,汪元量与傅学士可能有深厚的交情,对傅学士的归隐选择深有感触。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傅学士归隐决策的理解和尊重,对其清高自持、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表示赞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这种归隐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初庵傅学士归田里》的创作背景主要包含了历史环境、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
相关诗词
  • 1
    [魏晋]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 2
    [唐]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 3
    [魏晋]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