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京口江阁和友人韵》

良辰仍我辈,斗酒大江边。
小阁纳万里,一帆来九天。
世尘黄鹄外,诗兴白鸥前。
地胜吾衰矣,长怀李谪仙。
作品赏析
首联“良辰仍我辈,斗酒大江边。”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时光,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江边共饮。一个“仍”字,传达出这种生活的重复性,而“斗酒”则凸显了诗人们的豪情壮志。 颔联“小阁纳万里,一帆来九天。”非常生动。诗人通过“小阁”与“万里”的对比,展现了江景的壮阔,而“一帆来九天”则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辽阔和帆船的孤独。 颈联“世尘黄鹄外,诗兴白鸥前。”中,诗人用“黄鹄”比喻世俗的纷扰,用“白鸥”比喻诗意的涌现。这一对比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争,专注于诗歌创作的内心状态。 尾联“地胜吾衰矣,长怀李谪仙。”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地块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感慨自己的年老力衰。“长怀李谪仙”则是诗人对已故诗友李白的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与朋友共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已故诗友的怀念。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复杂,但表达得十分细腻和自然。
创作背景
《京口江阁和友人韵》是宋代诗人陈鉴之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地理背景:京口,即今天的江苏镇江,地处长江南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宋代,京口是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也是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地方。陈鉴之在京口游览江阁,面对长江的壮丽景色,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 人际交往背景:诗题中的“和友人韵”,说明这首诗是陈鉴之与友人互相唱和的作品。他们可能在一起游览江阁,观赏景色,互相吟诗作词,进行了文学交流。这种人际交往的背景,也为陈鉴之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3. 历史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艺术繁荣,诗词成为当时文人表达情感、思想的主要方式。陈鉴之作为一个文人,通过诗歌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也是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 综上所述,《京口江阁和友人韵》的创作背景包括了地理、人际交往和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关诗词
  • 1
    [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2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3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