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吴司理子隆兼隐》

绅笏视林薮,达人忘异同。
端知柱下史,却笑鹿门翁。
犴狱仍阴德,诗书亦隽功。
何须笠泽去,烟浪放船篷。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韵味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境,展现了人生的多元面貌和价值取向。 首联“绅笏视林薮,达人忘异同。”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绅笏,代表官职和地位,而林薮则代表自然和隐逸。这里表现了人们对待名利和自然的不同看法。而“达人忘异同”则表明了真正的智慧之人,能够超越这些表面的区别,看到更深层的本质。 颔联“端知柱下史,却笑鹿门翁。”通过对比柱下史和鹿门翁,进一步展示了不同的生活选择。柱下史,指朝廷高官,而鹿门翁则代表隐者。这里既有对权力的讽刺,也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 颈联“犴狱仍阴德,诗书亦隽功。”则表现了人生的另一面。犴狱,代表刑罚和苦难,而阴德则指暗中的善行。诗书,代表文化和知识,而隽功则指卓越的成就。这一联表达了即使在困苦中,人们也能找到善和美的存在。 尾联“何须笠泽去,烟浪放船篷。”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总结了全诗的主题。笠泽,代表隐逸之地,烟浪则象征生活的波涛。这一联意味着,无需逃避现实,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超越。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人生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静和高尚情操的理想。
创作背景
《题吴司理子隆兼隐》是宋朝诗人陈造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环境: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士人阶层活跃的时代。许多诗人和学者都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 个人经历:陈造本人也是一个学识渊博,颇具文名的诗人。他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他对吴司理子隆这个人的赞美,或者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诗歌主题:“兼隐”这个主题可能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之一。这首诗可能探讨了如何在仕途和隐逸生活之间找到平衡,或者是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陈造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答案。
相关诗词
  • 1
    [近代]
    渔庄落日柳毵毵,水影天光漾蔚蓝。
    一片布帆双桨雨,稳摇诗梦到江南。
  • 2
    [明]
    朝驱下越坂,夕饭当吴门。
    停车吊古迹,霭霭林烟昏。
    青山海上来,势若游龙奔。
    星临斗牛域,气与东南吞。
    九折排怒涛,壮哉天地根。
    落日见海色,长风卷浮云。
    山椒载遗祠,兴废今犹存。
    香残吊木客,树古啼清猿。
    我来久沈抱,重此英烈魂。
    吁嗟属镂锋,置尔国士冤。
    峨峨姑苏台,荆棘晓露繁。
    深宫麋鹿游,此事谁能论。
    因之毛发竖,落叶秋纷纷。
  • 3
    [明]
    楼居百尺谢嚣尘,良会攀跻属隐君。
    望处有山皆入画,坐中无客不能文。
    一帘花气香春酒,半榻茶烟暝夕曛。
    自是高怀尚清事,风流不羡醉红裙。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