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李陵台》

伊昔李少卿,筑台望汉月。
月落泪纵横,凄然肠断裂。
当时不受死,心怀归汉阙。
岂谓壮士身,中道有摧折。
我行到寰州,悠然见突兀。
下马登斯台,台荒草如雪。
妖氛霭冥蒙,六合何恍惚。
伤彼古豪雄,清泪泫不歇。
吟君五言诗,朔风共呜咽。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诗人通过描写登台望月,追忆历史,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对现实的不满。 首先,诗人借用了李少卿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报国者的敬意。李少卿曾筑台望汉月,流泪断肠,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爱。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展现了李少卿的忠诚和悲壮。 然后,诗人通过自己的行踪,描绘了登台所见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在寰州,诗人下马登上荒台,只见台上荒草如雪,妖氛弥漫,六合恍惚,令人心生悲凉。 接着,诗人通过伤怀古豪雄,表达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遗憾。他想起了那些曾为国捐躯的英雄,不禁清泪泫然。在朔风的呼啸中,诗人吟咏着李少卿的五言诗,与风共鸣,将心中的悲愤倾诉出来。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荒凉景象和悲壮气氛,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苍凉、悲壮的美感。
创作背景
《李陵台》是宋末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他的创作背景主要基于历史事件和李陵的悲壮故事。李陵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因战败投降匈奴,最终身死他乡。诗人汪元量在游览李陵台时,感慨万分,借古讽今,通过咏史表达了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相关诗词
  • 1
    [唐]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 2
    [南北朝]
    悲歌度燕水。
    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
    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
    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
    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
    应将苏武别。
  • 3
    [唐]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