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北师驻皋亭山》

钱塘江上雨初乾,风入端门阵阵酸。
万马乱嘶临警跸,三官垂泪湿铃鸾。
童儿空想追徐福,疠鬼终朝灭贺兰。
苦议和亲休练卒,婵娟剩遣嫁呼韩。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风雨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和悲壮。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首联“钱塘江上雨初乾,风入端门阵阵酸。”描绘了钱塘江上风雨初晴的景象,风雨过后,江面上波光粼粼,端门外的风阵阵酸楚。这里通过细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又悲壮的氛围。 颔联“万马乱嘶临警跸,三官垂泪湿铃鸾。”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进一步表现了悲壮的气氛。万马乱嘶象征着混乱和悲壮,三官垂泪则表达了悲痛和哀伤。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颈联“童儿空想追徐福,疠鬼终朝灭贺兰。”则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徐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方士,童儿空想追徐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而疠鬼终朝灭贺兰,则表现了作者对瘟疫和灾难的深刻忧虑。 尾联“苦议和亲休练卒,婵娟剩遣嫁呼韩。”则通过议论和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和亲和战争的看法。和亲是指古代两个国家通过婚姻结盟,而休练卒则表达了停止战争的意思。婵娟剩遣嫁呼韩,则是指将美女嫁给敌国的君主,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和历史现实的悲壮,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创作背景
《北师驻皋亭山》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事件“靖康之难”密切相关。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等皇室成员以及大量官员、工匠、艺人等,史称“靖康之难”。此后,宋朝遗民被迫南渡,流离失所,国破家亡之痛深深刻在他们心中。 在这个背景下,汪元量作为宋朝遗民,他的诗歌多表达对故国思念之情和亡国之痛。而《北师驻皋亭山》这首诗,则是他以金兵驻扎在皋亭山为背景,抒发了对故土沦陷、人民受苦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展现出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相关诗词
  • 1
    [唐]
    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
    不才名位晚,敢恨省郎迟。
    扈圣崆峒日,端居滟滪时。
    萍流仍汲引,樗散尚恩慈。
    遂阻云台宿,常怀湛露诗。
    翠华森远矣,白首飒凄其。
    拙被林泉滞,生逢酒赋欺。
    文园终寂寞,汉阁自磷缁。
    病隔君臣议,惭纡德泽私。
    扬镳惊主辱,拔剑拨年衰。
    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
    血流纷在眼,涕洒乱交颐。
    四渎楼船泛,中原鼓角悲。
    贼壕连白翟,战瓦落丹墀。
    先帝严灵寝,宗臣切受遗。
    恒山犹突骑,辽海竞张旗。
    田父嗟胶漆,行人避蒺藜。
    总戎存大体,降将饰卑词。
    楚贡何
  • 2
    [宋]
    叔宝倾陈衍弊梁,可嗟曾不见兴亡。
    斋祠父子终身费,酣咏君臣举国荒。
    南狩皖山非故地,北师淮水失名王。
    天移四海归真主,谁诱昏童肯用良。
  • 3
    [宋]
    莫笑畸翁迫耄期,从来不许俗人知。
    系船惯听巴东雨,画策曾从渭北师。
    袖剑客同楼上醉,烂柯人看洞中棋。
    如今更欲沧溟去,鲸浪浮天信所之。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