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江上晓发》

霁晓临江渡,微茫寒雾多。
无由辨深树,祗自见沧波。
岸觉帆前是,山知磬里过。
平生壮游地,今往奈愁何。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深沉情感和苍茫景色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诗的主题明确,聚焦在江边渡口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上。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描绘出了一个清晨雾霭茫茫的江边景色,并表达出了他独自面对这个景象时的内心感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霁晓临江渡,微茫寒雾多。”描绘了清晨雾霭迷茫的江边渡口。诗人用“霁晓”二字点明时间,用“微茫”形容雾霭茫茫的景象,用“寒”字点出季节和气候的特征。这些词语的运用,既描绘出了景象的外观,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景象的主观感受。 颔联“无由辨深树,祗自见沧波。”进一步描绘了江边景色的苍茫和浩渺。诗人无法看清深处的树木,只能看见苍茫的江水。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敬畏,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无法掌控的无奈。 颈联“岸觉帆前是,山知磬里过。”通过对帆船和山石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江边景色的生动和立体。诗人用“岸觉”二字形容他对岸边的感知,用“山知”形容山石的存在感。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景象更加生动,仿佛触手可及。 尾联“平生壮游地,今往奈愁何。”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却无法抵消他内心的忧愁。这句诗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边渡口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具体,语言流畅而富有韵律感,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江上晓发》是明朝文学家皇甫汸创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皇甫汸生活在明代,曾经历过一些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他可能在某个早晨,乘船在江上游览或旅行,感受到了晨雾、江水、孤舟等景象所带来的宁静、孤寂或忧思,从而产生了创作灵感。同时,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人生或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以上只是根据诗作的一般创作规律做出的推断,如果要了解更准确的创作背景,还需要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资料。
相关诗词
  • 1
    [唐]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 2
    [唐]
    空濛岩雨霁,烂熳晓云归。
    啸旅乘明发,奔桡骛断矶。
    苍茫林岫转,络绎涨涛飞。
    远岸孤烟出,遥峰曙日微。
    前瞻未能眴,坐望日相依。
    曲直多今古,经过失是非。
    还期方浩浩,征思日騑騑。
    寄谢千金子,江海事多违。
  • 3
    [宋]
    溶溶春水碧生池,上相临观许从随。
    万姓歌呼喜游豫,几人出处佩安危。
    雨馀空谷云归早,风满长林鸟下迟。
    笳鼓明当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