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霁晓临江渡,微茫寒雾多。 无由辨深树,祗自见沧波。 岸觉帆前是,山知磬里过。 平生壮游地,今往奈愁何。 |
| 这是一首充满深沉情感和苍茫景色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诗的主题明确,聚焦在江边渡口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上。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描绘出了一个清晨雾霭茫茫的江边景色,并表达出了他独自面对这个景象时的内心感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霁晓临江渡,微茫寒雾多。”描绘了清晨雾霭迷茫的江边渡口。诗人用“霁晓”二字点明时间,用“微茫”形容雾霭茫茫的景象,用“寒”字点出季节和气候的特征。这些词语的运用,既描绘出了景象的外观,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景象的主观感受。 颔联“无由辨深树,祗自见沧波。”进一步描绘了江边景色的苍茫和浩渺。诗人无法看清深处的树木,只能看见苍茫的江水。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敬畏,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无法掌控的无奈。 颈联“岸觉帆前是,山知磬里过。”通过对帆船和山石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江边景色的生动和立体。诗人用“岸觉”二字形容他对岸边的感知,用“山知”形容山石的存在感。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景象更加生动,仿佛触手可及。 尾联“平生壮游地,今往奈愁何。”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却无法抵消他内心的忧愁。这句诗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边渡口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具体,语言流畅而富有韵律感,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