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过明智寺》

每过明智寺,涉寺在山前。
老衲分云坐,山猿抱子眠。
岩花红杂雨,野水绿平田。
火后伤心处,青山响杜鹃。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画面感的诗,充满了色彩、声音和动感的元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每过明智寺,涉寺在山前”,诗人每次经过明智寺,都要穿过山前的一片区域。这展示了诗人与明智寺的熟悉关系,以及寺庙的地理位置。 颔联“老衲分云坐,山猿抱子眠”,描绘了明智寺中的僧人和山中的猿猴。老僧静坐,仿佛能分开云雾,展现出一种禅定的境界。山猿抱着它的孩子入睡,显得宁静而安详。这两句诗充满了生与死的对比,也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颈联“岩花红杂雨,野水绿平田”,这里的景色描绘得非常生动。岩石上的花朵在雨中显得更加红艳,野外的水流过绿色的田野。这一联对仗工整,色彩鲜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尾联“火后伤心处,青山响杜鹃”,这里的“火后伤心处”可能指的是寺庙或山林经历过火灾,让人感到伤心。青山中响起的杜鹃声,更加增添了悲凉的气氛。这个结尾给人一种深沉的感慨,让人对自然和生命产生敬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明智寺的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复杂,通过对明智寺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创作背景
宋代的诗人舒岳祥创作了《过明智寺》这首诗,他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可能是在游览明智寺时,被寺庙的宁静祥和氛围和周围的自然景色所感染,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其次,他可能是在感悟人生或思考哲理的过程中,借助寺庙和周围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此外,还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总之,创作背景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