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熟才名四十年,忧民忧国两华颠。 不妨铜竹仍三剖,要是金门竟九迁。 连岁炉锤专造化,诸生岐路托飞骞。 余丹乞与閒鸡犬,亦许身随绛阙仟。 |
| 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才名卓著、忧国忧民四十年的老者的赞美和敬仰。首联“耳熟才名四十年,忧民忧国两华颠”,通过“耳熟”二字点明这位老者的才名广为传播,人们耳熟能详,而“忧民忧国”则凸显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颔联“不妨铜竹仍三剖,要是金门竟九迁”,用典故表达了老者虽然遭受不公,但仍然坚定信念,不屈不挠。 颈联“连岁炉锤专造化,诸生岐路托飞骞”,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老者经历岁月磨砺,炉火纯青的技艺和造诣,以及他引领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高飞的壮举。尾联“余丹乞与闲鸡犬,亦许身随绛阙仙”,则以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老者的敬仰和追随之意。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老者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珍视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尊贤重才、忧国忧民的传统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