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渔童》

丫角长身者,依然发懒梳。
只将星子饵,钓得尺来鱼。
险阻行来惯,风波舞自如。
曾因潮岸塌,收得古人书。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寓言色彩的诗。 首句“丫角长身者,依然发懒梳”描绘了一个形象独特的人物,虽然身形高大,但却懒散不羁,不拘小节。这个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人对这个人物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 “只将星子饵,钓得尺来鱼”这句话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哲理。用星星作为鱼饵,显然是一种想象和夸张,但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而钓得尺来鱼,则既展示了垂钓的成果,又透露出一种满足和自得。 “险阻行来惯,风波舞自如”这两句诗则表现了人物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无论是面对险阻还是风波,他都能应对自如,甚至在其中翩翩起舞。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坚韧的力量。 最后一句“曾因潮岸塌,收得古人书”则带有一种寓言的色彩。潮岸塌方,却意外发现了古人的书籍,这种巧合似乎在传递一种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让人思考在生活的变故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的来看,这首诗用生动的形象和鲜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坚韧、乐观、富有生活情趣的人物,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其中的哲理和寓言色彩,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渔童》的创作背景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当时,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封锁港口,禁止渔民出海捕鱼,而腐败的清朝官府又向渔民征收重税,使得渔民生活困苦,怨声载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渔童》这个民间传说诞生了。它讲述了老渔夫在海上打鱼时,网到了一个画着渔童的汉白玉鱼盆,这个鱼盆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变出珍珠。然而,这个秘密被一个洋教士知道,他企图霸占鱼盆,并与官府勾结,将渔夫押上公堂。最终,渔夫在公堂上摔碎鱼盆,渔童从鱼盆中跳出,大闹公堂,惩治了洋教士。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腐败官府的斗争,以及保护祖国宝物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诗词
  • 1
    [宋]
    自随官牒却居间,樵叟渔童惯往还。
    种竹且教疏见月,开窗莫遣碍看山。
  • 2
    [宋]
    渔钓有遗逸,天子宠元真。
    赐之奴仆,得随妫艳下神京。
    几度苹汀蓼岸,不问金钩无饵,谈笑取冰鳞。
    珍重主人意,名我曰樵青。
    肩兰桨,萦桂棹,出波津。
    凌虚上,会群真。
    卸下绿蓑青笠,付与渔童收管,相与红尘。
    归去又,同赏洞中春。
  • 3
    [宋]
    秋气清如水,推篷夜不眠。
    芦花新有雁,莎叶尚鸣蝉。
    断梦疑堪续,哀吟最可怜。
    渔童看月上,吹笛舵楼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