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钱氏隐居三首》

野水莹心碧,春山入骨清。
去穿云际屐,来卧竹间亭。
鸟语风嘲哲,花枝日杳冥。
晚来江上笛,客里不须听。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和抒发内心感受的诗。首联“野水莹心碧,春山入骨清”描绘了野外清澈的水和春天里清秀的山,用“莹心碧”和“入骨清”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清新和秀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颔联“去穿云际屐,来卧竹间亭”则表现了诗人穿梭于云间山间,躺在竹林里的亭子中,享受大自然的恬静与宁静。颈联“鸟语风嘲哲,花枝日杳冥”中,诗人以鸟语花香、风吹花枝的景象来表现自然的生机与美妙,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哲理。最后一联“晚来江上笛,客里不须听”则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听到江上的笛声,感觉不必再去听,以此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抒发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一些哲理。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钱氏隐居三首》是宋朝诗人李流谦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李流谦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他常常被自然的美景所吸引,从而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在《钱氏隐居三首》中,他描绘了钱氏隐居地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李流谦在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描绘了钱氏隐居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也反映了当时一些文人雅士的价值观。 3. 对人情世故的感慨:在诗中,李流谦也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感慨。他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钱氏隐居三首》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感慨。
相关诗词
  • 1
    [元]
    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
    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 2
    [唐]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 3
    [唐]
    不敢要君征亦起,致君全得似唐虞。
    谠言昨叹离天听,新象今闻入县图。
    琴锁坏窗风自响,鹤归乔木隐难呼。
    学书弟子何人在,点检犹存谏草无。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