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十月十五日同黄大博出城》

休沐来寻九里松,故因晴日觉晴容。
寒余浅水红衣尽,淡抹轻烟紫翠重。
倦向山僧谈白叶,归从逋客醉黄封。
尘埃眯目成深省,何处招提鸣昨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松林、清水、红衣、轻烟、紫翠等自然元素的美丽。诗人通过休沐寻找九里松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同时,诗人也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反省。 诗的首句“休沐来寻九里松,故因晴日觉晴容”,点明了诗人休沐的日子来到九里松,感受到晴朗天气的美好。这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愉悦、宁静的基调。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松林附近的自然景象。“寒余浅水红衣尽”,描绘了浅水中的红衣已经凋零,“淡抹轻烟紫翠重”,则描绘了轻烟淡抹,紫翠重叠的景象。这些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多变。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与山僧谈论白叶,与逋客醉饮黄封酒,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反省。“倦向山僧谈白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厌倦和无奈,“归从逋客醉黄封”,则表达了诗人在醉酒中寻找解脱和释放。 最后一句“尘埃眯目成深省,何处招提鸣昨钟”,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反感和思考,以及对清净禅境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人也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和追求。
创作背景
《十月十五日同黄大博出城》是宋代的诗人李流谦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环境以及作者李流谦的个人经历有关。首先,从历史环境来看,宋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这样的时代背景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他们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从李流谦的个人经历来看,他是一位具有深厚学识和才华的诗人,但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多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十月十五日同黄大博出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李流谦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感悟。
相关诗词
  • 1
    [宋]
    蝶粉蜂黄大小乔。
    中庭寒尽雪微销。
    一般清瘦各无聊。
    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
    夜来风雨洗春娇。
  • 2
    [明]
    张侯写山工写奇,笔力可追黄大痴。
    鲈鱼江头一斗酒,墨花散作秋淋漓。
    前峰崒嵂如束笋,后峰盘拏来不尽。
    突马方惊滟滪高,啼猿忽觉蓬莱近。
    水枫离离开锦屏,峡泉历历鸣瑶筝。
    幽葩自炫晨露洁,小草不奈繁霜零。
    兵余僧舍总摇落,何意空林见楼阁。
    十年碌碌走湖城,重忆山阴旧岩壑。
    秋来日日愁炎蒸,解衣思濯松风清。
    轻包短锡从此去,何处水边无月明。
  • 3
    [未知]
    以成酬答。
    末章亦未暇诚,则势使之然,亦欲粗为恬养之赠耳】元稹雁思欲回宾,风声乍变新。
    各携红粉伎,俱伴紫垣人。
    水面波疑縠,山腰虹似巾。
    柳条黄大带,茭葑绿文茵。
    雪尽才通屐,汀寒未有蘋。
    向阳偏晒羽,依岸小游鳞。
    浦屿崎岖到,林园次第巡。
    墨池怜嗜学,丹井羡登真。
    雅叹游方盛,聊非意所亲。
    白头辞北阙,沧海是东邻。
    问俗烦江界,蒐畋想渭津。
    故交音讯少,归梦往来频。
    独喜同门旧,皆为列郡臣。
    三刀连地轴,一苇碍车轮。
    尚阻青天雾,空瞻白玉尘。
    龙因雕字识,犬为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