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暇日偶题》

年来吟鬓已星星,乌石谿边叶又零。
帘下孤灯删草奏,窗间叠嶂读茶经。
瘴乡怕袭山岚毒,野艇嫌冲水雾腥。
天末岂忘归去意,白云掩映数峰青。
作品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寂静的感觉,充满了诗人的内省和自我反思。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以下是对诗句的具体赏析: 首联“年来吟鬓已星星,乌石谿边叶又零。”描述了诗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头发已经斑白,站在乌石溪边,看着叶子一片片落下。“星星”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白发,而“叶又零”则传达出秋天的萧瑟气氛,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颔联“帘下孤灯删草奏,窗间叠嶂读茶经。”描绘了诗人在室内孤独地修改诗稿,同时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层叠的山峦,阅读着茶经。“孤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叠嶂”则传达出深远的山林之景,而“读茶经”则表现出诗人的清雅之情。 颈联“瘴乡怕袭山岚毒,野艇嫌冲水雾腥。”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充满了瘴气、山雾和水雾。“怕袭山岚毒”和“嫌冲水雾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畏惧与逃避。 尾联“天末岂忘归去意,白云掩映数峰青。”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虽然身处远方,但并未忘记归去的意愿。“白云掩映数峰青”一句,以美景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也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深深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深情款款,语言生动,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和内心的追求。
创作背景
《暇日偶题》是宋朝诗人四锡创作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记载并不丰富。但是,我们可以从诗的内容和宋代的历史环境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首先,从诗题《暇日偶题》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四锡在闲暇时间,对生活中的一些景象或感悟进行抒发。这种创作方式在古代诗歌中非常常见,诗人们常常用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其次,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创作盛行的时代。当时的诗人们受到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往往通过诗歌来抒发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因此,《暇日偶题》也可能是四锡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一首抒发个人感悟的诗。 总的来说,虽然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我们可以推测,《暇日偶题》是四锡在宋代文化繁荣的背景下,闲暇时间对生活感悟的抒发。
相关诗词
  • 1
    [唐]
    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
    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
    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
    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
    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
    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
    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陕郛。
    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
    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
    承平无异境,守隘莫论夫。
    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憨,非如宁武愚。
    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
  • 2
    [南北朝]
    伊昔昆弟。
    敦好闾里。
    我暨我友。
    均尚同耻。
    仰仪前修。
    绸缪儒史。
    亦有暇日。
    啸歌宴喜。
  • 3
    [近代]
    我生暇日本无多,为爱名山作此游。
    凿石悬崖恰容足,攀登绝顶尽开怀。
    苍茫天壤四望阔,绰约奇峰一眼收。
    珍重大家健腰脚,终南华岳未全过。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