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漳川即事寄韩丕拾遗》

漳滨柳色弄微黄,春日情怀咏载阳。
自念安边无上策,如何补衮与周行。
身如回雁来河朔,心似浮云在帝乡。
吟寄昌黎韩小谏,嘉谟应有好封章。
作品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和诗人的感慨。首联“漳滨柳色弄微黄,春日情怀咏载阳”描绘了春天漳滨河畔柳树微黄的色彩,渲染出春日的氛围,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慨。颔联“自念安边无上策,如何补衮与周行”则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表达了自己没有好的安边策略,无法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无奈。颈联“身如回雁来河朔,心似浮云在帝乡”则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身在河朔,心系帝乡的矛盾心情,表达了诗人的忠诚和思乡之情。最后的尾联“吟寄昌黎韩小谏,嘉谟应有好封章”,诗人通过寄语昌黎的韩愈,希望他能提出好的建议,为国家贡献智慧,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整首诗情感丰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国事的忧虑、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朋友的期望,展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深情厚谊。同时,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漳川即事寄韩丕拾遗》是宋朝诗人四锡的诗作。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漳川的生活景象及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地理背景:漳川,位于中国福建省,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诗人在此地生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因此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2. 人际背景:诗人与韩丕拾遗是好友,他们之间有深厚的友谊。在漳川生活期间,诗人想念远方的友人,因此写下此诗寄给韩丕拾遗,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 3. 社会背景:宋朝时期,诗歌创作繁荣,诗人们善于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四锡作为当时的诗人,受到了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因此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综上所述,《漳川即事寄韩丕拾遗》的创作背景包括地理、人际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