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芜湖晚步》

迥陂积水长蒲蒋,散步郊原借夕凉。
尘袖风巾嗟久旅,稻畦柘迳似吾乡。
蛙声月色当空旷,爨火人家在莽苍。
望合碧云人未至,滞留愧客问行藏。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乡野情趣和思乡之情的诗。 首联“迥陂积水长蒲蒋,散步郊原借夕凉。”描绘了诗人漫步在郊外的原野上,借助着夕阳的余凉,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妙。这里的“迥陂积水”和“长蒲蒋”形象地描绘出了郊外原野的景色,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湿润的空气和微风拂过蒲草的声响。 颔联“尘袖风巾嗟久旅,稻畦柘迳似吾乡。”中,诗人感叹自己长久的旅途生涯,风尘仆仆。同时,他看到田野间的稻畦和柘迳,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疲惫和对故乡的思念。 颈联“蛙声月色当空旷,爨火人家在莽苍。”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郊野景象,蛙声一片,月色空旷,给人一种宁静又神秘的感觉。同时,远处的人家灯火闪烁,炊烟袅袅,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朴素而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 尾联“望合碧云人未至,滞留愧客问行藏。”表达了诗人等待友人未至的惆怅和滞留他乡的愧疚之情。这里的“滞留愧客”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郊外原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的期盼。同时,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芜湖晚步》是宋代的诗人李流谦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作者在芜湖傍晚时分漫步时的所见所感。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断: 1. **地理位置**:芜湖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的风景和文化可能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2.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李流谦作为宋代的文人,可能也受到了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 3. **个人经历**:李流谦可能在芜湖有过一些特殊的经历或感受,因此在傍晚漫步时,被周围的景色所触动,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断,《芜湖晚步》的创作背景可能是李流谦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结合自己在芜湖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傍晚漫步时的所见景色,产生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1
    [唐]
    当途当途见,芜湖芜湖见。
    八月十五夜,一似没柄扇。
  • 2
    [宋]
    督府由来十六秋,几回祈去几回留。
    人称姬旦三朝辅,谁羡鸱夷一舸游。
    葛岭春风天地醉,芜湖夜月古今愁。
    平生心事青编在,身与皇家共戚休。
  • 3
    [宋]
    芜湖还似鉴湖春,我亦归来贺季真。
    好赋俱陪招隐士,耦耕长似问津人。
    襟怀处处尊前好,花柳番番雨后新。
    谁道只凭诗遣兴,却因雕琢费精神。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