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撑肠万卷不救饥,书生何苦攻书为。 如烹太牢饮醇酒,无此肝肺无由知。 阴侯把笔耕六籍,短檠荧荧照头白。 又携束书作官去,此生此债宁终极。 大州小州疲征输,文书急急如骂奴。 家无二顷归未可,泮宫水冷乐有余。 使君喜士比金玉,知子姓名吾所属。 定当屣履迎王符,勿忧广文饭不足。 |
| 这是一首描写书生苦读、做官、生活困窘的诗,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知识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首联“撑肠万卷不救饥,书生何苦攻书为”,通过“撑肠万卷”的形象比喻,表达了书生虽然读书万卷,但却无法解决饥饿问题的苦衷,从而引出了读书无用、书生何苦攻书的反思。 颔联“如烹太牢饮醇酒,无此肝肺无由知”,则用烹调太牢、饮用醇酒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读书的好处,如果没有这样的“肝肺”,就无法知道书中的美味。 颈联“阴侯把笔耕六籍,短檠荧荧照头白”,通过描写阴侯勤奋读书、笔耕不辍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同时,“短檠荧荧照头白”也形象地描绘了读书人的辛苦和付出。 接下来,“又携束书作官去,此生此债宁终极”一句,表达了书生虽然做官,但仍然带着书籍,可见其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同时,“此生此债宁终极”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接着的几联描写了书生在为官过程中所经历的征输、文书等繁琐事务,以及家无二顷、生活困窘的处境,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不满和愤懑。 最后两联“使君喜士比金玉,知子姓名吾所属。定当屣履迎王符,勿忧广文饭不足”,则通过使君的口吻,表达了对书生的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书生苦读、做官、生活困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知识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