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阴次公赴荣州学官》

撑肠万卷不救饥,书生何苦攻书为。
如烹太牢饮醇酒,无此肝肺无由知。
阴侯把笔耕六籍,短檠荧荧照头白。
又携束书作官去,此生此债宁终极。
大州小州疲征输,文书急急如骂奴。
家无二顷归未可,泮宫水冷乐有余。
使君喜士比金玉,知子姓名吾所属。
定当屣履迎王符,勿忧广文饭不足。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书生苦读、做官、生活困窘的诗,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知识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首联“撑肠万卷不救饥,书生何苦攻书为”,通过“撑肠万卷”的形象比喻,表达了书生虽然读书万卷,但却无法解决饥饿问题的苦衷,从而引出了读书无用、书生何苦攻书的反思。 颔联“如烹太牢饮醇酒,无此肝肺无由知”,则用烹调太牢、饮用醇酒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读书的好处,如果没有这样的“肝肺”,就无法知道书中的美味。 颈联“阴侯把笔耕六籍,短檠荧荧照头白”,通过描写阴侯勤奋读书、笔耕不辍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同时,“短檠荧荧照头白”也形象地描绘了读书人的辛苦和付出。 接下来,“又携束书作官去,此生此债宁终极”一句,表达了书生虽然做官,但仍然带着书籍,可见其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同时,“此生此债宁终极”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接着的几联描写了书生在为官过程中所经历的征输、文书等繁琐事务,以及家无二顷、生活困窘的处境,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不满和愤懑。 最后两联“使君喜士比金玉,知子姓名吾所属。定当屣履迎王符,勿忧广文饭不足”,则通过使君的口吻,表达了对书生的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书生苦读、做官、生活困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知识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创作背景
**《送阴次公赴荣州学官》是宋朝诗人李流谦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作者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在宋朝,由于政治腐败和官僚体制的弊端,许多有识之士对仕途失去了信心,转而投身于教育和学术研究。李流谦便是其中之一,他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因此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阴次公赴荣州担任学官的鼓励和祝福。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李流谦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期望。他希望阴次公能够在荣州学官任上发挥所长,为当地学子传授知识和智慧,培养更多的人才,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送阴次公赴荣州学官》的创作背景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关注。
相关诗词
  • 1
    [唐]
    居处绝人事,门前雀罗施。
    谁遣辟书至,仆隶皆展眉。
    匹马渡河洛,西风飘路歧。
    手执王粲笔,闲吟向旌旗。
    香晚翠莲动,吟余红烛移。
    开口啖酒肉,将何报相知?
    况我魏公子,相顾不相疑。
    岂学官仓鼠,饱食无所为。
    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
    自小不到处,全家忽如归。
    吾宗处清切,立在白玉墀。
    方得一侍座,单车又星飞。
    愿将门底水,永托万顷陂。
  • 2
    [宋]
    翳翳云月薄,冷冷雪风清。
    学省夜岑寂,天街断人行。
    广庭层阁险,寻廓步馀明。
    松篠递遥响,如闻弦诵声。
    悠悠子佩诗,讲座庙埃生。
    迥就直舍休,亹亹谈道精。
    心会境物融,泯然遗世营。
    寒眠屡展转,寤言写素诚。
  • 3
    [宋]
    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破崖求圭角,务出己新奇。
    恻恻去圣远,六经秦火隳。
    不有传授学,涉猎安所为。
    汉儒守一经,学者如云随。
    承习虽未尽,模法有根基。
    荐绅立朝廷,开口应万机。
    附对皆据经,金石确不移。
    熟烂见本末,较然非可欺。
    吾愿下学官,各立一经师。
    务尽道德业,不取章句辞。
    庶几昔人风,炳然复在兹。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