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帝里来朝谒,林泉却忆归。
得诗从史阁,扫石向岩扉。
云伴离丹阙,猿窥换紫衣。
天台寿昌寺,山水有光辉。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朝拜帝都的人,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与宁静的山林生活之间的内心矛盾。诗人在朝中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但却更加怀念山林中的生活。 首联“帝里来朝谒,林泉却忆归。”直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他身在繁华的帝都,心却向往着林泉山水的自然之景。颔联“得诗从史阁,扫石向岩扉。”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朝中的生活,他在史阁中得到了诗歌的灵感,但却更向往扫石于岩扉下的山林生活。 颈联“云伴离丹阙,猿窥换紫衣。”中,诗人用云和猿来比喻自己离开朝廷,回归山林。这里的“猿窥换紫衣”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脱下官服,换上朴素衣物,回归自然的场景。尾联“天台寿昌寺,山水有光辉。”诗人以天台的寿昌寺和美丽的山水来象征他向往的自然生活,表现出他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淡漠。诗人的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使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创作背景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是宋朝诗人田锡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田锡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佛教的感悟有关。田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因此他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他与佛教僧人交往密切,对佛教教义有着深入的理解。 在这首诗中,田锡通过描写僧人归天宁万年禅院的情景,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他借助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感悟表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综上所述,《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的创作背景与田锡的个人经历和对佛教的感悟有关,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向往。
相关诗词
  • 1
    [唐]
    二月江南山水路。
    李花零落春无主。
    一个鱼儿无觅处。
    风和雨。
    玉龙生甲归天去。
  • 2
    [宋]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
    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
    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
  • 3
    [唐]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