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首夏》

首夏山中风物和,不妨老子小婆娑。
竹亭晴坐燕泥少,花迳晓行蛛网多。
云表危峰干北斗,道傍古树识东坡。
匡庐深处堪归隐,岁月澜翻奈老何。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首夏山中的风物,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向往。诗中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片恬静、和谐的山中景象,又透露出淡淡的隐逸情怀。 首句“首夏山中风物和,不妨老子小婆娑。”以“首夏山中风物和”概括了山中初夏的景色和气候,展现出清新、舒适的气氛。“不妨老子小婆娑”则表达了诗人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豁达与随性。 颔联“竹亭晴坐燕泥少,花迳晓行蛛网多。”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用“竹亭晴坐”和“花迳晓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意境。而“燕泥少”和“蛛网多”则细腻入微地描绘出初夏的特点。 颈联“云表危峰干北斗,道傍古树识东坡。”视角转换,由近及远,由地面到天空,以壮丽的“云表危峰”和沧桑的“道傍古树”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广阔与悠久。 尾联“匡庐深处堪归隐,岁月澜翻奈老何。”则以“匡庐深处堪归隐”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而“岁月澜翻奈老何”则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接受。 整首诗以初夏的山中风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真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岁月的感慨。
创作背景
《首夏》是宋朝诗人释善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初夏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对自然的观察。释善珍生活在宋代,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强调表现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更加细致入微。因此,作者可能是在初夏的季节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关诗词
  • 1
    [唐]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 2
    [唐]
    记得谢家诗,清和即此时。
    --白居易余花数种在,密叶几重垂。
    --裴度芳谢人人惜,阴成处处宜。
    --刘禹锡水萍争点缀,梁燕共追随。
    --行式乱蝶怜疏蕊,残莺恋好枝。
    --张籍草香殊未歇,云势渐多奇。
    --白居易单服初宁体,新篁已出篱。
    --裴度与春为别近,觉日转行迟。
    --刘禹锡绕树风光少,侵阶苔藓滋。
    --行式惟思奉欢乐,长得在西池。
    --张籍
  • 3
    [宋]
    朱华始沈泉,池塘恰雨天。
    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
    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
    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
    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
    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
    谩读襄王赋,虚夸子晋仙。
    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