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虞美人·菊坡九日登高路》

菊坡九日登高路。
往事知何处。
陵迁谷变总成空。
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


西窗一夜萧萧雨。
梦绕中原去。
觉来依旧画楼钟。
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作品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写登高临远,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开头两句:“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处?”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菊坡,地名,在今河南开封附近。重阳登高,触景生情,不禁使词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故而以问句的形式写出:“往事知何处?”这一句是全词的关键所在。词的下阕写对故国、故人的思念之情,流露出了作者的一片爱国衷肠。“西窗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两句写一夜秋雨,梦绕中原。词人假借梦境,抒发了自己眷念故国、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两句与上阕“菊坡九日登高路”相呼应,暗示了国破家亡,今非昔比的惨淡现实,流露了词人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之情。全词通过回忆往事和梦境,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故人的思念之情,流露了爱国衷肠。
创作背景
宋代张元干的《虞美人·菊坡九日登高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重阳节登高赏菊的习俗以及作者自身的经历有关。重阳节是传统的登高赏菊的日子,这在古诗词中常有描绘,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张元干在词中提到的“菊坡九日登高路”,就是对这个传统习俗的描绘。 此外,张元干自身的经历也为这首词增添了深意。他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这使得他的诗词中常常充满了对人生、社会的感慨。在这首词中,他借菊花寓意人性的坚韧和不屈,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无疑是对他自身生活经历的写照。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既包含了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习俗,也融入了张元干自身的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
相关诗词
  • 1
    [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
    [唐]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 3
    [宋]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