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水调歌头·戎虏乱中夏》

戎虏乱中夏,星历一周天。
干戈未定,悲咤河洛尚腥膻。
万里两宫无路。
政仰君王神武。
愿数中兴年。
吾道尊洙泗,何暇议伊川。
吕公子,三世相,在凌烟。
诗名独步,焉用儿辈更毛笺。
好去承明谠论。
照映金狨带稳。
恩与荔枝偏。
回首东山路,池阁醉双莲。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唐朝时期历史的回顾,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对君王的期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首先,诗中描绘了唐朝历史中的动荡和战争。作者通过“戎虏乱中夏,星历一周天。”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唐朝历史中战争和动乱的深深忧虑。同时,“干戈未定,悲咤河洛尚腥膻。”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不满。 其次,诗中表达了对君王的期望和依赖。“愿数中兴年。吾道尊洙泗,何暇议伊川。”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信任和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同时,“在凌烟。诗名独步,焉用儿辈更毛笺。好去承明谠论。照映金狨带稳。”也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忠诚和对政治的热情。 再者,诗中还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政治清明的期望。“恩与荔枝偏。”这样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期望和对君王的感激之情。 最后,“回首东山路,池阁醉双莲。”这样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唐朝历史的回顾,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对君王的期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的综合表达。它充满了对和平、公正和繁荣的渴望,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戎虏乱中夏》是宋代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金战争密切相关。当时,金兵大肆南侵,洛阳、汴京等地均遭受战祸。不久,汴京沦陷,张元干随着宋室南渡,逃难至金陵、江西等地。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遭受战祸、百姓流离失所的悲痛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绪。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