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堂阴壁罅蚊蚋都,指麾西向先驱除。
山翁一夜隐眠睡,若或论功谁胜渠。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驱蚊蚋,表现出诗人的细心和体贴。诗中描绘了壁罅蚊蚋的烦人,以及诗人指挥山翁驱除这些害虫的情景。 首句“堂阴壁罅蚊蚋都”,诗人以壁罅中的蚊蚋为描绘对象,表现出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体贴。壁罅,通常是指墙壁上因风化等自然原因形成的缝隙,蚊蚋在这里被描绘成大量聚集,暗示了环境的恶劣和蚊蚋的繁盛。 “指麾西向先驱除”一句,诗人以指挥官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驱蚊行动的重视和主导,体现出他的细心和体贴。西向,在此并非指地理方位,而是暗示了驱蚊行动的方向。诗人希望通过他的指挥,能够先一步驱除西边的蚊蚋,为山翁和读者展现出一片清净之地。 “山翁一夜隐眠睡,若或论功谁胜渠”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驱蚊行动的效果。山翁,在此代指诗人所帮助的那位老人。由于诗人的帮助,老人一晚上都睡得安稳,隐眠在梦中。诗人以山翁自谦,认为自己在驱蚊行动中的功劳并不如山翁,表现出诗人的谦逊和体贴。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描绘细腻,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蚊蚋的描绘和对山翁的描述,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细心和体贴。同时,诗人的自谦也体现出他的高尚品质。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驱蚊行动的诗,更是一首赞美生活、赞美他人的诗。
创作背景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是宋代书法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蔡襄游览漳州时,与当地的一位僧人宗要相遇。宗要送给蔡襄两把纸扇,蔡襄在每把扇子上分别题写了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的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漳州山水的美丽和白莲寺的宁静,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蔡襄作为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和文化名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体现了他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相关诗词
  • 1
    [明]
    一尊绿酒付何处,东风吹来客将去。
    不愁客路不逢春,何日重来共春住。
    去住相看且尽杯,春游从此判醒回。
    眼底酒人风雨散,明朝人日为谁来。
  • 2
    [唐]
    惯向溪边折柳杨,因循行客到州漳。
    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
  • 3
    [宋]
    秦川西去远,不意过漳川。
    归梦三千里,羁愁二十年。
    谋生空白发,行路若青天。
    馀事休相问,相留只醉眠。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