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姑胥行》

香泾无故流,胥台有馀基。
太伯以德启,后王结心师。
夫差昔好战,戈矛临越陲。
天蟹须食稻,未拯吴人饥。
于今十一贡,贫甚吴王时。
全吴古都会,腴田溉湖陂。
雨暘适小变,数米不足炊。
吾知事本末,本末何由知。
家户徼福利,坐输黄衣儿。
平糴连拖漕,入朶天兵頤。
囷窌不夕储,势若偷生为。
长虑且后顾,荀卿有良规。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吴越关系的诗,通过对香泾、胥台、夫差等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吴越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首联“香泾无故流,胥台有馀基”,描绘了香泾河的无故流淌和胥台的历史遗迹,引发了对吴越历史的思考。 颔联“太伯以德启,后王结心师”,表达了太伯以德行启发的意义,后王则将其作为心中的楷模。太伯是吴国的开国君主,他的德行和智慧对吴越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颈联“夫差昔好战,戈矛临越陲”,描绘了夫差过去的战争行为,以及他对越国的威胁。这一联反映了吴越之间的历史冲突和矛盾。 尾联“全吴古都会,腴田溉湖陂。雨暘适小变,数米不足炊”,表达了对吴越古都会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反思。在雨旸失调、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反思,表达了对吴越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反思。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贫富差距、民生疾苦等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福利的呼吁。这些主题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思考和人文关怀的佳作,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姑胥行》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蔡襄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不公。蔡襄本人也曾经历过官场的挫折,因此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 其次,《姑胥行》中的“姑胥”指的是苏州一带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在当时以商业繁荣而著称。诗中的“吴王宫里夜长歌”描绘了当时苏州的繁华景象,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繁华背后的虚荣和浮华。蔡襄通过对这一地区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最后,从诗歌的形式上看,《姑胥行》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蔡襄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平仄、押韵等技巧,使得诗歌既具有优美的音韵,又富有深刻的内涵。 综上所述,《姑胥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蔡襄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对苏州这一地区的描绘,蔡襄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人生价值的反思。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蔡襄作为一位文学家的独特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精湛掌握。
相关诗词
  • 1
    [宋]
    误褫云巾别故山,抵吴由越两间关。
    千家渔火秋风市,一叶归舟暮雨湾。
    旅病愔愔如困酒,乡愁脉脉似连环。
    情知带眼从前缓,更恐颠毛自此斑。
  • 2
    [宋]
    郑公高义绝陈雷,别我姑胥首重回。
    书迹横斜良足喜,讣音曲折可胜哀。
    定知泡影垂垂尽,故傍江湖得得来。
    俗眼看公终未是,无生灭处咏归哉。
  • 3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