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夏晚南墅》

夏竹侍前楹,凉襟析旧酲。
叠云封日茜,斜雨著虹明。
鱼动池开晕,蝉移树減清。
葭洲烟向暝,凫鹜自相迎。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夏竹侍前楹,凉襟析旧酲。》,是一首描绘夏季景色的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夏日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句“夏竹侍前楹,凉襟析旧酲。”中,“夏竹”是夏季的典型植物,而“侍前楹”则暗示了诗人正在凉爽的环境中休息。这句诗描绘了夏日炎热中的一丝清凉,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而“凉襟析旧酲”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凉爽的环境,逐渐消解了之前的疲惫和困扰。 “叠云封日茜,斜雨著虹明。”这两句诗描绘了云层遮蔽太阳,雨后彩虹出现的景象。其中,“叠云”和“日茜”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炎热和雨后的清新。而“斜雨著虹明”则描绘了雨后彩虹出现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 “鱼动池开晕,蝉移树減清。”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夏日池塘的景象。鱼儿在池中游动,打破了水面的平静,形成了一圈圈涟漪,仿佛是池塘在展示自己的美丽。而蝉儿在树上移动,使得树荫变得更加稀疏,使得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加清凉。这两句诗将池塘和树荫作为夏日景象的代表,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葭洲烟向暝,凫鹜自相迎。”这两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芦苇洲上的雾气逐渐升起,水中的野鸭和野鹅在水中自在地游动。这句诗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也表达了诗人对夏日傍晚时分的喜爱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将夏日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炎热、清新、生机、宁静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夏日景象的喜爱和欣赏。同时,这首诗也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夏日的美好和活力。
创作背景
《夏晚南墅》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时分,诗人在南墅的美景和愉悦心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创作背景: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婉约见长。《夏晚南墅》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闲暇之余,欣赏自然风光时所作。 2.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夏日傍晚的美景和愉悦心情。诗人通过描绘南墅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3. 意境: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种意境与夏日傍晚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南墅之中。 4.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里的“蝉噪”与“鸟鸣”形成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5. 结构:《夏晚南墅》的结构紧凑,每句都紧扣主题,没有多余的描绘。这使得诗歌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6.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南墅美景的描绘,传达了自己愉悦的心情。这种情感感染力强,使读者也能感受到夏日傍晚的美好时光。 总之,《夏晚南墅》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它是一首典型的宋词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诗词
  • 1
    [南北朝]
    流火稍西倾。
    夕影遍曾城。
    高天澄远色。
    秋气入蝉声。
  • 2
    [隋]
    聊从嘉遁所,酌醴共抽簪。
    以兹山水地,留连风月心。
    长榆落照尽,高柳暮蝉吟。
    一返桃源路,别后难追寻。
  • 3
    [明]
    竹床藤簟晚凉天,卧看星河小院偏。
    云影恰如衣暂薄,月华那得扇长圆。
    清泉冷浸冰盘果,嘉树香笼宝鼎烟。
    想是高楼风更爽,玉人闲按十三弦。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